山村陶痴
“90后”小伙大学毕业进山制陶还帮村民发展农家乐
2014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晚,杜鹏飞在烟台大学陶艺活动中心的工作室内为一批新素烧的陶罐上釉。
  杜鹏飞和他的作品。
   文/片 本报记者 韩逸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狗,烧陶,浇灌菜地。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院子,幽于南山,春暖花开。”这诗一般的描绘,正是“90后”小伙杜鹏飞的生活写照。学生时代他就热爱陶艺,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去宜兴一家紫砂壶工艺品店里做学徒。而后自立门户在烟台一小山村烧陶卖陶,实现了收支平衡,还帮村里农户办樱桃采摘农家乐,搞特色旅游线路,过上了优哉游哉的“桃花源”生活。

   中文系毕业
 藏进深山制陶罐

  “大山后”,这个村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藏在烟台市莱山区南部一处偏僻的村镇里。从市区坐公交车只有固定整点发车的几班,晃晃荡荡需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这个偏远的山村,在陶艺小子杜鹏飞眼里,却是制陶的福地。“不会受到任何打扰,闷了,外面有山有水。”
  1990年出生的杜鹏飞对陶艺近乎痴迷,去年6月份本科毕业时,他曾经在烟台大学内举办陶艺个展,引来不少人驻足。从烟台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直接去宜兴做学徒学做紫砂壶,又到景德镇泡了一整月。淄博的陶瓷厂区、北京的潘家园陶器交易店,都被这个“陶痴”转了个遍。
  今年3月份,杜鹏飞来到大山后村看朋友,一进农家小院,就找到了那种感觉。“老砖老瓦、大缸石磨,我一看就认定了,就是这种感觉!”住了不到三天,他就筹钱租下了隔壁的小院,买来蔬菜种子,带着铺盖卷儿和家把式儿搬了进来,在此制陶玩陶。
  小院是木头大门,进门三间小屋。院子角落里摆满了他亲手烧制的陶器,古拙而有趣。吹,揉泥,拉胚,阴干,修胚,素烧,上釉,二次烧成……他像古时的手工匠人,守着小院里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每隔一周左右,杜鹏飞都会抱着大大小小需要烧制的陶器,坐公交车去烟台大学,烧一窑新的成品,然后再抱着这些宝贝回家。一位叫董波的古船木体验馆老板看到他的陶罐后,爱不释手,和他商议将这些作品放进馆内收藏展示。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不到一年,靠着烧陶赚来的钱,他还清了欠款,养活了自己,向不太理解他的父母证明:“做陶艺,真的可以行。”
 以陶养陶
 帮村民搞农家乐

  现在,他每个月的支出变得十分固定。除去买陶土和烧窑的费用,他自己的支出只有电费和电话费,稳定在300块钱左右。烧一窑的费用需要500块钱,但如果自己装窑上釉,200块就够了。“吃穿基本靠交换。”家里的大米、花生油,他身上穿的新衣服,都是用陶罐子跟邻居或者朋友换来的。冬天天冷之后,一位网友还寄来了一份温暖的礼物:一双棉手套。
  “土地很神奇。”杜鹏飞只用这句话形容他对小院生活的满意。一边做着陶艺,一边享受着土地的赠予。吃着自己种的土豆和西红柿,喝着井水,呼吸着没有污染的空气,他忽然觉得这是城市里为了第一份工作而努力拼命的同学们所体味不到的快乐。
  做陶艺的同时,他也留意身边的商机。看到樱桃丰收但却卖不出高价时,把制陶和采摘搭配形成一条旅游线路的想法就冒了出来。“上午采摘,中午吃顿农家乐,下午再来我的工作室做陶艺,不是很好吗?”想到就干,他把广告贴在了网上,很快就有人电话联系。“大多是带着小孩的家庭,想让孩子体味田园乐趣,顺便学点手工,寓教于乐。”
  “我无形中增加了客源,也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附近酒店经理于维宁在这个年轻人第一次拿着作品前来做客的时候,就决定与他合作,除了提供午饭,还把自己的库房让出来给他做陶艺教室。他喜欢杜鹏飞的陶罐,更喜欢他的性格:“有艺术家身上所特有的单纯和执着。”游客来到饭店,杜鹏飞就自觉变身“跑堂的”,前后招呼,帮忙上菜,等大家都吃好了,他也随便找一桌,很不客气地把自己也喂饱。
 希望开着房车
 到处做陶艺

  “我想为每个买我陶器的人做出‘私人订制’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大家渴望一种独一的东西。”杜鹏飞几乎没有烧制过重样的陶器。如果形状相同,那么上釉的时候就使用一些新的技法,如果颜色差不多,那么材质一定想点新花样。
  杜鹏飞制陶追求创意,最害怕框架性的东西。所以现在,他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也根据心情来半卖半送,随意定价。
  他通过陶器去认识世界,结交朋友。很多沙发客在网上看到他空间的文章,慕名而来。“有在巴厘岛拍个性婚纱的摄影师,也有在广告中心做编辑的灵性女孩,他们总能让我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杜鹏飞的陶艺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微店,但他不太擅长去经营。“好的东西总是自然会吸引人来的,何况我总是忙着做东西,就忘了要去管它。”以前,他想做独一无二的陶艺品牌,一年之后,他觉得脚踏实地做事比想一些大而空的东西更为实际。“有些东西是水到渠成的,现在比起刻意炒作一个品牌,去传播一些陶艺知识是我更愿意做的事情。”
  对于未来,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开着奔驰大房车做陶艺,那才叫生活。”
  “有才就可以任性!”这是同龄人对于杜鹏飞最多的定性。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人人心中都有梦想,可是为了梦想去付出百分百努力的能有几人?“有才就可以任性”也并不确切,杜鹏飞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

父母心: 一点点被打动 仍有点儿担心他
  “其实,我们还是有点儿担心他。”杜鹏飞的父亲杜兴龙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
  “但是孩子大了,想做什么就坚持去做吧。”杜兴龙和爱人刘红梅都是菏泽市的普通教师,两人对杜鹏飞的选择从无奈到支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肯定是希望他有份稳定的工作,跟我们俩一样,都做老师。”杜兴龙说,看着儿子选择了和本专业毫不相关的陶艺作为事业,心里总有那么点不踏实。但他又在一点点地被儿子打动。“看着他为了学做陶艺到处跑,一听说哪里有烧得好的陶就去跟人请教,能自己骑200多里地的自行车,一住就是一个月。”
  “他的技术还不是很高吧,还需要多磨练。”杜兴龙总结。
  17日晚上,杜鹏飞给一批第二天需要烧制的陶器上好了釉,已经是8点多了。不过看着新一炉陶器烧之欲出,他指点着每一个作品烧好后的样子,脸上神采飞扬。
          本报记者 韩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