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立足三大平台无缝对接市区
区位优势打造投资乐土
2014年12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建设中的马颊河生态岛规划区。
  文博苑内的东方朔画赞碑,属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陵城区保存下来的土质古城墙。
     本报12月18日讯(记者 刘振) 近日,北京一大型集团董事长再次率队到陵城区考察投资事宜,当天接待三批外地投资客商。陵城区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投资热城,依托三大平台与德州市区实现了规划、产业、道路无缝对接,这为陵城区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奠定了基础。面对京沪高铁开通、省一圈一带战略、京津冀产业转移、德陵一体化发展等四大机遇相继而至,陵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投资商青睐,今后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黄金期。
  近年来,陵城区确定了“5+5”的发展思路,实施德州项目东区、马颊河生态岛、“4+2”产业园、老城改造、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五大战役”,推进诚信、文明、生态、法治和民生“五大建设”,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德州项目东区总面积21.8平方公里,德州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支撑德州生态科技城“科技”功能定位的核心区来打造,主要定位是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有高端装备制造等九个产业园区。陵城区完成了“三纵三横一环”和高铁新区站前路8条主干道路,配套建设了“四供两排”等基础设施。
  马颊河生态岛由马颊河和马颊岔河环绕而成,总面积42平方公里,距京沪高铁德州东站仅有1.2公里,着力打造京沪高铁沿线的文化旅游明珠和德州新城中央休闲游乐区、京沪高铁沿线知名旅游区、环渤海地区特色主题旅游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业区。
  “4+2”产业园区是陵城区的经济开发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余家,形成生物技术、新型纤维纺织、新材料、新能源车、装备制造与生态化工六大产业集群,贡献了全区约80%的税收,成为全国知名的土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纤维纺织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车产业基地。
  如今,面对德陵一体区域化发展趋势,陵城区在德州市中心城区“龙头”地位已浮出水面。面对撤县设区带来的资金流、人流等加速流动的重大机遇,陵城区将成为德州新城区建设的核心驱动,推动德州中心城区“一心四极”框架的形成。
居住中心 初具规模
  如今,陵城区作为“德州市中心城区的东部居住中心”的地位已初步显现,陵城区距德州市委行政中心20分钟车程,距高铁东站15分钟车程,8条道路直通市区,房产均价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斥巨资实施了鬲津河景观改造、104国道景观建设、颜真卿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不断提档升级。
  2012年以来,陵城区启动了老城改造工程,打造“碧河双环翠、古韵新唐城”的城市新格局。两年来,实现无震荡和谐拆迁120万平方米,改造面积5.5平方公里,占老城面积的45.8%。截至目前,人民公园片区、东方公园片区和南街片区,共新建住宅楼300多万平方米,可满足2万户群众居住与改善性需求。还同步实施了城区管网升级、集中供热、水系景观改造等工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为陵城区赢得新机遇,近年来陵城区实施了“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已建、在建农村社区24个,有3.2万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设产业园区36个,吸纳闲散劳动力3万余人。通过“两区同建”,全区已流转土地18.9万亩,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区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75家,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73家,家庭农场30家。
  如今以马颊河生态岛为主阵地,辐射仙人湖、得月湖和东方朔森林公园的中心城区东部生态中心雏形初具。明年德州规划实施20大生命健康服务项目,健康养老服务业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产业,扩大养老产业规模,其中马颊河生态岛规划建设中国德州医疗中心。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城市环境,养老服务业将为陵城区的弯道超车提供更多优势。
    本报记者 刘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