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爹扯闲篇儿
2015年0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即墨市七级镇中间埠村的古塔。(资料片)
     本报记者 乔显佳      
消失的祠堂
  爹说,岔河村乔氏是有过家族祠堂的。那是逢年过节村民最扎堆的地方,香火旺盛。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承载岔河村村史和集体记忆的遗迹,统统不复存在了。
  比本村乔氏祠堂更触动爹的,是附近西七级东村的祠堂。那个祠堂真气派啊!爹绘声绘色地回忆,从祠堂的门进去之后,是一个“转堂”,里面有一圈的神像,都是活灵活现的泥塑像。当时还是几岁小孩的他竟不敢直视,只觉得从哪个角度看,神像都在直视着自己。可惜的是,文革中,这些神像都被捣毁了。
  这次回家过年,我得知村里一名先富起来的乔氏村民,出资设立了一块村名碑石。正面镌刻“中岔河”三个大字,背后简单地记述了村史。
  春节期间,家里的一些老人还商讨着要重建家族祠堂。其实想想,抛开封建迷信不说,让现代人的灵魂有个寄托实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课题。
残存的古迹
  算下来,在今天的整个七级镇范围内,要想找到百年以上的遗迹,似乎只剩下中间埠村的双塔了。这个塔也叫“文昌阁”,孤零零地屹立在一大片空地上。塔根被人拆毁,后来又保护补齐。
  印象中,塔内供奉着两位“神仙姑”,每年农历四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一都有盛大的山会,方圆几十公里内的乡亲都来赶山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山会非常热闹。我也曾经随娘在此赶山会卖东西,因为人太多,得提前几天占地儿,等待山会开始。山会期间更是日夜守候在摊位上,晚上席地而卧。这样一次辛苦的山会干下来,收入相当于赶若干个大集。
  大约是近十年的光景,双塔周边建起了围墙,附属设施有所恢复,并开始售票。在经历时代的彻底洗劫之后,人们好歹开始重视起文物保护来。
  大年初一早晨,我和爹扯闲篇儿,意见发生小小的分歧。爹说,中间埠双塔当年的附属建筑丧失殆尽,新修复的没什么看头,古塔已经没有什么保存价值了。我说,要是连这都没有了,现代人还有个啥念想?有,在那矗着,总比只停留在人们嘴上好。
  往大了说,我们是一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了秦陵兵马俑和各地博物馆的那些可移动文物,广大农村哪能在文物方面是一片空白地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