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福庵正月庙会
2015年0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敬刚
  我的家乡位于岛城北大门城阳区,坐落在崂山支脉铁骑山南峰下的著名道观百福庵距离我的家乡非常近。据《崂山志》记载,历史上百福庵每逢正月十六为传统庙会:这一天庙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庵内香火旺盛。山下各村镇直至即墨地界的马山地区,四邻八乡的善男信女都会以“行宫庙会”的形式组成队伍,举着幡旗、伞盖等法器,抬着内坐神像的花轿,浩浩荡荡地赶赴百福庵参加庙会,这样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949年。
  爷爷生前曾告诉我:在过去物质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岁月里,童年时的他特别盼望过年:大饱口福、穿上新衣服这样的奢望除了过年有可能会实现,平日里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个没有游乐场和儿童乐园的时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极为单调和乏味。每年的正月十六是爷爷和村里的小伙伴难得的“撒欢”时刻,也是一年当中最快乐的一天。爷爷所说的“撒欢”场所,就是一年一度的百福庵传统庙会。
  每逢这一天,爷爷都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百福庵赶庙会。步入香烟缭绕的玉皇殿,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玉皇大帝居住的灵霄宝殿,从小喜欢读《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小说的爷爷此时此刻境由心生,意念中幻化出一种梦幻般“得道成仙”的奇妙感……
  庙会分上午和下午两个阶段,趁着中午香客们休息,爷爷会和一些年龄相仿的孩子在道观的大殿四周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据爷爷回忆:在百福庵大殿后偏西处,有两个半天然半人工的石洞,都是以大而中空的天然巨石为基础,略微经过人工雕琢而成。面积稍大的叫做“萃元洞”,稍小的叫做“娘娘洞”(当地人称之为“大石屋”),其中“萃元洞”内建有约2米高的石塔一座,周围供奉铜铸菩萨、罗汉等塑像。
  在靠近山门的两侧,分别坐落着道观的鼓楼和钟楼。每逢正月庙会,前来进香的人们都会登上钟鼓楼击鼓撞钟,为来年祈求消灾降福。爷爷当时非常希望能够亲自登上钟鼓楼敲鼓撞钟过把瘾,但由于年龄太小始终未能如愿,为此他还感到有些遗憾。
  抗日战争期间,这座历史悠久的道观饱受日寇的摧残。据即墨籍台胞隋永胥先生的回忆录记载:民国27年(1938年),时任即墨县县长的他率领抗日游击队二支队进驻百福庵,当时庵内有道士十余人,香火尚盛。7月7日7时许,日军两架战机飞临百福庵上空,不到数分钟便投下两枚炸弹,当场炸死四五人,伤三十余人,炸毁房屋数间。另据百福庵周边村民回忆:炸弹爆炸后气浪掀起观内石阶一条,腾空后落在大殿屋檐上,另一枚炸弹在道观前院的竹园内爆炸……
  爷爷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深地为曾经给自己带来无尽欢乐的童年“乐园”惨遭日寇蹂躏而心痛不已!他生前曾对我说过,能够在有生之年重新目睹当年百福庵正月庙会那热闹非凡的场面,是自己莫大的心愿。可惜直到爷爷离开人世,他的这个美好愿望都未能实现……
  1982年,百福庵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作为旅游景点的百福庵修复工程也已启动。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漫步铁骑山举目远眺,昔日香火旺盛的正月庙会与曾经弥漫的硝烟战火都已化作历史的回音。凝望着眼前饱经沧桑的百福庵,想象着当年的盛世美景,我思绪万千。然而此时的我与爷爷当年追求“童趣年味”的心情已经大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寻找和体会抗日战争的气息,感受着百福庵当年经历过的那血与火的洗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