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一”当天,中华水上古城游人如织。 本报记者 杨淑君 摄
本报记者 杨淑君
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聊城市拉开发展大框架,大思路、大手笔带来大成效的背景下,中华水上古城这座千年古城重新焕发生机,以其独有的魅力让世人为之瞩目。
深挖文化内涵,加快古城景点规划建设
记者从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了解到,2014年,中华水上古城不断完善规划设计和加快景点建设,以四大宽街、十二窄巷和景点、博物馆、非遗项目、特色文艺表演等进一步深挖古城文化内涵。以“返老还童”为宗旨,在挖掘老业态、讲述老故事、重塑老字号、复活老聊城、让游客感受活生生千年古城韵味的同时,研究现代消费心理,满足游客需求。并选择故事多、方便游览的古棚街、十县胡同、老树胡同、状元街、二府街等小巷进行重点设计,拟打造对联文化街、官府故事文化街、书法文化街、旧货民俗街等特色街巷,讲述“故事聊城”。
在景点建设上,原址复建考棚、七贤堂、启文书院、状元府等15处历史古迹及园林景点。又保留古城内老粮仓、新华剧院、杂技厅、省立示范小学等不同时期特色老建筑。同时,计划建设“微景观”,对大钟坑、庙上庙、吊关庙等老城人民耳熟能详的建筑记忆原点,在原址重塑或树碑立传,增强老城历史根脉。还计划复建和新建33处大小牌坊。
在文化项目建设方面,规划建设阿胶文化、印刷文化、民间收藏文化、地方戏曲展览等35处博物馆,实现微型博物馆集中化、创意化,把古城打造成“微博之都”。为体现古城特色文化内涵,在抓好对聊城非遗特色项目引进的同时,正在推进古城非物质遗产博览园建设,并在临街戏台、茶楼等处,布局快板、琴书等特色文艺表演,在古城旅游线上安排武训乞学流动表演,以及剧团、评书、武术等地方文艺展示活动。
在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三个城门、三个城角楼、四大街临街建筑及水系改造、内街铺装、节点小品等工程。特别是完成了总长度6200余米的地下综合管沟,水、电和通信等各种管线均在地下管沟内铺设,不仅方便维护,还附有人防和旅游观光功能,将对古城生命活力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提升古城的综合功能和潜在价值。
培育自身特色,丰富主题文化旅游市场
2014年7月,根据“东商、西文、南驿、北食”的定位,中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全面招商和项目推广同时启动。通过在聊城各县(市区)、济南等核心客户区域举办招商推介会、主力店签约仪式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社会知名度,塑造古城良好形象。
截至目前,四条大街已汇聚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老孙家泡馍、老北京胡同、天津九河居、东北八大碗、云南石锅鱼、老城里火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餐饮品牌,以及东昌府孙金龙手工毛笔、徐秀珍木版年画、郭氏米酒、阳谷木雕、牛筋腰带、景德镇瓷器等诸多非遗及地方传统工艺。点对点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老字号品牌、餐饮名店及各业态主力店的招商初显成效。
2014年10月1日,中华水上古城正式开街运营,非遗展示、巡街表演、戏曲演出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当天接待游客总人数13.2万人次。黄金周期间,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日均10万余人次。
在招商同时,中华水上古城还不断加强景区管理,完善景区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梳理,建成并投入使用游客中心,完善导视系统,从卫生间指示、景点简介牌、雕塑小品简介牌、道路景点导向牌、各类提示牌等五个方面,编制《关于中华水上古城景区导视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建议》,并制定旅游联盟方案。注重宣传推广,借助多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广泛宣传,提升景区形象。目前,景区正逐步探索?“管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旅游发展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
坚持规范运营,努力打造5A级示范景区
从2009年开始,聊城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大局出发,统筹考虑旅游发展和百姓福祉,做出实施古城保护与改造的重大举措,中华水上古城就备受瞩目。
面对中华水上古城承载的城市文化名片和旅游发展龙头的愿望,古城要做的不仅仅是恢复一座千年古城,更要下定决心打造一座能够传承千年的新古城。中华水上古城将通过建设、经营,形成完善的景点、博物馆等旅游文化核心元素;构筑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四大街餐饮、客栈、休闲、文化等活跃的商业业态;形成敦和诚睦、幸福和谐的传统特色住宅区,全力打造5A景区,真正成为聊城文化的新品牌、产业升级的新龙头、财富汇聚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为完成景区运营目标,中华水上古城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快古城工程建设,尽快完善景点、博物馆等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丰富古城自身的文化载体;另一方面加强景区运营管理,提供更多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质的商户落户古城;有计划地安排针对性旅游营销策略和有效节点营销活动,不断丰富景区常态化文艺演出,加大古城推介。通过旅游与商业的有效结合,实现旅游带动客流、商业带动消费、综合支撑营销的联动态势,通过建立整个古城商业旅游的品牌基础和拓展空间,努力提高古城内在的吸引力,最终将中华水上古城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