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只是救急,依赖心理要不得
2015年08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敬伟

  上周沪深两市被人民币贬值抢了风头,人民币汇率走向吸引了全世界复杂的目光。被暂时忽略的沪深股市,相较于前一段时间的剧烈波动,股指震荡幅度有所缩窄,上证综指周震幅为6%,趋于常态化波动。沪深两市成交量也有所恢复,日成交额重上万亿元区间。
  可以说,两市维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沪指4000点左右的区间,可以让市场信心回归,股市影响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警讯也暂时解除。后市如何,应按照市场的节奏运行,投资者对股市,亦应回归常态逻辑。最重要的就是,莫要有不切实际的救市依赖心理,回到理性投资的轨道上来,这是中国股市得以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当然,证监会还有抚慰市场的举措。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首次证实,证金公司已通过协议将部分股票转让给中央汇金,且证金公司若干年不会退出A股市场,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作用。在笔者看来,这已经释放出清晰的政策信号:紧急救市的资本“输血”基本完成,两市进入“后救市”观察阶段。加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15日止跌回升,市场调节下的急跌期似乎也已过去。股市汇市,在一番动荡之后,都将呈现波澜不惊的市场生态。
  这是中国特色的股市汇市特征,有管理的市场机制,在未来这一机制还会延续。但是作为全球化语境下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依然面临融入全球的使命。尤其是汇率和股市——前者,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大步朝前,且中国有着迫近的任务——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者,资本市场改革同样在行进中,改革的主要指标依然是市场化,以吸纳更多的全球资本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而且要提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因而,有管理的市场机制,管理是有节制的,不能让外部市场认为中国习惯权力干预市场。
  说白了,无论股市还是汇市,世界是否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点很重要。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要角之一,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但肯定也不能忽视外界的看法。“后救市”时代,让世界对中国多一份理解和承认,总比怀疑和戒备要好。市场化是中国股市汇市改革的主调,也是全球市场对中国的期冀。政策面在有所作为的同时,有所不为更为重要。(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