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教授刘凤君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演讲:
骨刻文比甲骨文要早近千年
2015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骨刻文
     8月26日大会第五专题组“讲述石前史”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演讲主题是《骨刻文的发现》。说起刘凤君与骨刻文的缘分还要从十年前说起,2005年,潍坊市昌乐县文物爱好者肖广德拿着一批带刻痕的骨头找到了他,经过四年的鉴定和研究,2009年,刘凤君正式将这些带有刻痕的骨头定名为“骨刻文”。

  本报记者 许亚薇 马云云                

一篇论文改变大会议题研讨内容
  2005年之前,骨刻文没有引起学术界关注,即使有少量带有刻痕的骨头被发现,也因为数量少,并未被足够重视。
  直到2005年,刘凤君见到了让他有些吃惊的“骨头”,开始了“骨刻文”的研究。“这是史前的一块骨头,上面刻划的应该是字,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是中国早期文字。”第一次鉴定带有刻痕的骨头时,刘凤君认定。
  随后,刘凤君收集了大量的骨刻文资料,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这批刻字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距今4500-4000年,属东夷文字,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刘凤君说。
  2013年,当得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济南召开时,刘凤君向大会第五专题组“史前叙事”提交了题为《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的论文。据了解,该专题组召集人贝克教授在回信中写道:“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原本没有打算在‘史前叙事’这一议题中讨论中国的话题,但是现在要改变我的想法。”
  2014年5月6日,刘凤君教授收到了来自贝克教授的邀请函,邀请他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8月26日大会第五专题组“讲述石前史”的第一位发言人,就是刘凤君教授,演讲主题是《骨刻文的发现》。

多字证明甲骨文传承骨刻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被使用的年代在距今3100至3400年之间。刘凤君在《骨刻文—中国早期的文字》中,认定骨刻文是中国早期一种文字,其产生和流行使用的年代在距今约4600-3300年之间,早于甲骨文,同时又与甲骨文的使用时间相衔接。
  “骨刻文流行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产生年代前后衔接。”刘凤君表示,甲骨文始自盘庚时期,大约距今3300年左右,和骨刻文流行年代的下限衔接密切,史前双墩和大汶口文化陶符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属直接的一脉传承关系。
  此外,骨刻文和甲骨文都以骨头为刻写载体;骨刻文中晚期的凿灼占卜刻辞为甲骨文所继承;骨刻文的成形布局直接影响甲骨文,并发展称中国文字主要的书写布局形式;骨刻文的象形字对甲骨文有直接的影响,其中,“龙”“凤”和“鹿”等字在骨刻文和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可清楚地看出两者的传承关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