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19年,现在只能望药兴叹”
乳腺癌患者刘永环期待得到更多大病制度方面的救助
2016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永环给记者展示她年轻时的照片。
     过了元旦,刘永环已经跟乳腺癌抗争了19年。
  为了省钱,医生嘱咐一天两片的止痛药,刘永环每天只吃一片甚至不吃,其余时间则强忍病痛。这个患乳腺癌19年的病人,现在病情已经扩散,由于潜在的有效药价格昂贵且不在医保目录中,被病痛折磨已久的这个家庭,目前似乎只能望“药”兴叹。去年12月19日采访中,刘永环的女儿告诉记者,“希望母亲能用上好药,过的舒服点。”
文/片 本报记者 刘志浩                            
查出癌症,乳房子宫先后被切除
  “当时也是快过年的时候了,结果查出了这个病。”乳腺癌患者刘永环说,她没想到一下坚持了19年。
  近日,记者在位于清河北路的弟弟家见到刘永环时,她正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多年的化疗用药让年近花甲的刘永环头发稀疏,由于最近胃口不好,她身体显得很瘦弱。
  “即便有好东西,她也舍不得吃。”刘永环的女儿卢元静说,患病这么多年,她都不知道已经花了多少钱,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病还需要花更多钱吃药才能控制好。
  刘永环说,当时她在济南啤酒厂工作,那年厂子例行体检,大夫偶尔发现她左侧乳房附近有个“花生米”大小的瘤子,就建议她去另一家医院再检查一下。
  “快过年了,厂子里事挺多不好请假。”刘永环回忆,她拖了两三个月才又去做了复查,“花生米”被取出化验,结果却让刘家人大吃一惊,“上面显示是乳腺癌,大夫说必须马上手术。”
  于是,当时躺在病床上的刘永环,连“乳腺癌”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左边的乳房就没有了。”
  “没想到一下就是19年。”刘永环感慨,手术相当成功,一年多后她又接受了子宫切除手术,本以为两次手术意味着结束,没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她依然过着跟各种抗肿瘤化疗药打交道的日子,“这就是命吧。”她说。

一个人生病,整个家庭命运被改变
  “母亲的那场病,改变了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命运。”过了而立之年才结婚的刘永环的女儿卢元静说,母亲生病时她还在上小学,如今她大学毕业好几年了,母亲还在“治病”的路上。
  卢元静告诉记者,当时她有一个令旁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均是国企职工,每个月工资虽然称不上太多,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济南已经算得上是个小康之家了。
  “母亲生病,第一个走的却是父亲。”卢元静说,她40岁的父亲本身患有脑血栓和高血压,而且爱喝酒,在母亲第一次手术后没多久,就突发脑血栓,撒手人寰了。“感觉整个家庭都快倒了”。
  在卢元静印象中,当时母亲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得用来吃药,“当时母亲每过半年就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到医院做检查,之后带回一堆不认识的药,许多年来从没间断。在她看来,母亲这个人很要强,即便前后做了两次手术,也没耽误工厂和家里的活。

大家庭互助共渡难关
  平稳的日子没过几年,随后刘永环从工厂内退,身体状况也开始恶化,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到医院检查的频率越来越高。
  “在厂子里她要记挂很多事,到家没事了,病反而来了。”卢元静告诉记者,此后母亲的花费也开始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不到1万元一年,到了后来2万左右,再到现在将近3万。
  特别是最近几年,刘永环每个月都要住院打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全填进去,也就是勉强够用,即便这样,她用的也基本上都是最便宜的药。
  让刘永环母女感到欣慰的是,她们生在一个互帮互助的大家庭中。
  作为家中长女,刘永环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生病这么多年母亲行动不便,多亏了姨妈家和舅舅家的接济,要不然根本走不到今天。”说起最艰难的那段岁月,原本语气平静的卢元静忍不住抽泣起来。
  “头几年身体好时,大姐还能和我轮流照顾老人,现在根本不行了。”在刘永环的妹妹刘永玉看来,正是由于家庭经济苦难,用不起更好的药,才使得大姐的病每况愈下。
  生病时间最长,现在只能躺在病床的刘永环对这一切显然心知肚明,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家庭做着“贡献”:尽量少吃药。
  “30块钱的止痛药,大夫说一天吃两片,但她常常只吃一片。”卢元静说,母亲最常说的就是,少吃一片药,就能省下几块钱。
  不仅如此,常年的化疗让刘永环的牙很早就掉光了,但她一直拒绝家人换牙的要求,但那样一来,原本胃口就不好的她,只能吃流食,最近一次去医院打针后,直接瘦了8斤。
  “几个月前我们好不容易说服她,换了一副最便宜的牙,就这她还叨叨了好几天。”卢元静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后,卢元静做过好多工作,但为了照顾母亲,她不能离开家太远,今年刚刚结婚的她,现在做些销售的零活,贴补家用,丈夫开了个淘宝店,生意一般。
  “按理说该要孩子了,但现在一直也没顾上。”卢元静最后说,她只希望母亲能用上好药,“过得舒服点。”

大病彻底救助尚需时日
  “现在我们只能在医保的范围内,尽量给她用效果好点的药。”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永环的主治医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盛立军说。
  从刘永环做第二次手术,盛立军就介入了对她的治疗。可以说,对于刘永环的病情,再没有比盛立军更熟悉的人了,“当年的‘刘老师’变成了现在的‘老刘’。”
  盛立军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永环的病情已经出现了扩散,“现在也只是用着一些基本的维持的药物,如果不使用更有效的药物,病情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但就刘永环的病情而言,目前国产药疗效有限,效果相对较好的进口药却价格高昂,且不包含在医保目录中,只能自费,而长年累月的治疗,早已让刘家人不堪经济重负。
  从目前情况看,我省的居民医疗保险方面的工作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且部分抗肿瘤分子靶向类药和特效药品也被列入医保目录中,但正如本报此前曾经报道过的肾移植等术后需要长期用药及护理的大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险虽然能解决他们的部分费用,但由于目前医保报销范围及费用数额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人群的困扰。
  “现在的情况是,基本面没什么问题了,但大病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近日,对省内医保有着长期研究的一位业内专家严华(化名)告诉记者,大病报销的费用来自基本医保的盘子,大病报销的范围如果无限扩张,势必影响基本的医保费用。
  “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权衡二者的关系。”严华表示,除了大病报销外,像刘永环这样的“因病致贫”患者还可以申请大病救助等。
  “要让大病病人得到彻底的救助,恐怕还需要时间。”严华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