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给我礼品也不扫
担心泄露隐私,扫码求关注遇冷
2016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万兵               

  最近,省城一些超市门口开展“扫码送礼”活动。然而面对丰厚的奖品,很多人却并不敢扫。由于信息泄露、银行卡被盗刷等现象屡屡发生,一度很火爆的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现在遭到了冷遇。
  如今二维码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海报、广告单、个人名片……甚至打开个网页都会先蹦出几个二维码来。“推广APP的、公众号的、各种产品的,什么都有。”正在读大二的李佳(化名)说,大学校园里这种扫码活动也格外多。
  然而,和二维码最初出现时很多人“见码就扫”相比,如今这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市民穆女士最近发现,文化东路大润发门口有营销人员以“借贷宝代理商”名义推出“扫码送礼”活动。穆女士说,现场摆着蓝月亮洗衣液等诱人的礼品。然而,她最终却并没有扫码拿礼品。“现在这样的活动有很多,也不知道真假,我担心有风险。”穆女士说。
  市民小张也表示,自己曾在历山路家乐福超市附近遇到过类似活动。“要求我扫码下载借贷宝的APP,然后再进行注册。”小张说,但自己在注册时发现,不仅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还需要进行肖像认证。由于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小张没有注册,并删除了已经下载的APP。
  李佳说,学生戒备心一般不太重,如果是公众号一般都会乐意扫,也算是帮做兼职同学的忙。但遇到涉及个人信息或者需要绑定银行卡的,大家一般会选择拒绝,即便有礼物也很难“被买通”。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据了解,有的扫码活动的确只是一种推广产品手段,但有些二维码就是真的“来路不明”了。而扫码后遭遇莫名扣费或个人信息泄露的人不在少数。此前,一家媒体曾在网络上进行调查,发现六成以上的人都不会扫码关注,之所以不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泄露隐私和银行卡被盗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