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门,大集年味浓
李村大集昨迎首个腊月大集,共吸引3万置办年货市民
2016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民在李村大集上挑选年货。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对联卖得红火。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车市上人流不断。本报记者 张晓鹏 摄
     本报1月11日讯(记者 张晓鹏) 进了腊月门,也到了置办年货的时间了。11日是农历腊月初二,正逢李村大集,3万多名市民赶大集备年货。
  11日上午,记者来到李村大集万年泉路桥头,从桥头向两侧望去,大集内到处都是人流。对联区、海鲜区、水果区、杂货区,每个区域每一条通道都挤满了前来选购年货的市民,每位市民手里都拎着大包小裹。“虽然离过年还有几个集,但是这可是进了腊月门后李村的第一个大集,大家都习惯这个时间开始置办年货了,到了腊月廿七基本上都在家里忙活了。”家住崂山区的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他一早就出门坐公交车来赶集,主要是给家里添置点过年要用的物件。“我买了扫帚、鸡毛掸子、对联、糖瓜,好多东西呢!”孙先生说。
  据了解,当天大集上共有1700余个摊位、3000多名业户,对联、福字、干货等摊位的生意格外火爆。“进了腊月门,全省各地的摊贩都带着好东西来凑热闹,这里没有你买不到的年货!”孙先生说。
  “截止到下午5点,当天大概有3万人次逛了李村大集。”李沧区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往年这个时候,如果是周末,李沧大集的客流量能达到十万人次,最近来了冷空气、加上不是周末,影响了当天的客流数据。
  李村集已有400余年历史,农历二、七逢集,腊月里一共有6个集,越靠近春节,集上越热闹。李村大集业户最多时能达到5000多户,2012年成功入选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