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大治堵新举措
2016年01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强化交通管理顶层设计
  □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安交警参与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设、道路施工作业等工作机制,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推动建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模式。
30条主干道禁停
  □继续推行主干道禁停措施,年内将市区现有15条禁停示范路扩展到30条,实施违法停车高峰时间、拥堵片区分档处罚,落实严管措施,还路于交通。
改造60余处路口、路段
  □深化“小改造大畅通”,实施交通信号绿波带、逆向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单向循环等措施,推进经十路等60余处路口、路段综合改造;巩固优化现有138处社区微循环成果,推动落实社区交通自治共管模式,畅通“毛细血管”。
实施高峰期外地车限行
  □根据不同时段、区域的道路拥堵指数,科学研究制定高峰期外地车辆号牌限行规定,缓解我市高架路及市区经十路等主干道交通压力。
加强文明交通宣传引导
  □借力各种媒体资源,强化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加强交通志愿队伍和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深化文明交通创建活动,提升公众守法精神和责任意识。
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加快推进路权分配改革,整治慢行道路不连贯、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交通信号配时、渠化改造等方面向非机动车和行人倾斜,打造安全、舒心、畅行的慢行空间。
严查路口遇堵继续驶入
  □围绕交通堵点、乱点,严查酒驾、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和网状线停车、路口遇堵继续驶入等易造成拥堵的行为,加强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治理;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大货车、渣土车、老年代步车等车辆违法整治,确保良好的通行秩序。
推进公交走廊建设
  □在舜耕路等9条道路开辟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在和平路等7条道路开辟高峰限时公交专用道,在30余处易堵路口增设路口公交专用道,在纬十二路等新改建道路一次性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在经十路(担山屯立交至邢村立交)等5条道路打造双向四排公交专用道,第二排公交专用道供校车、通勤班车、旅游大巴、长途客运等车辆通行,同步完善违法抓拍和专用信号、优先控制信号等设施。
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应用
  □推进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和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远程联网控制系统建设,搭建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交通状况智能感知、交通事件主动发现、关键信息实时推送、突发事件精准防控;推动建立动静态一体的交通诱导、停车诱导和完善的公众信息发布体系,保障城市交通高效运行。
深化“泉城行+”APP
  □深化济南交警“泉城行+”APP公众服务平台应用,进一步拓展便民服务功能;深入推进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完善市区理赔点布局,加快县(市)理赔点建设;优化“三公里”交管服务圈,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王兴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