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产妇死亡”,警惕话题转移
2016年0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次“产妇死亡事件”,本可以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通过公开的讨论,让更多的人明白遇到医疗纠纷该如何依法处理。相反,那些扒隐私、贴标签的行为,只能起到转移话题的效果。
  备受关注的“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又有新进展。北京市卫计委表态称,反对一切形式的医闹;北医三院方面则澄清死者亲属“索要1400万元赔偿”是子虚乌有之事。与此同时,有关死者过往生育、就医经历的未经证实的消息,也被网友“扒”了出来,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俨然已成议论的焦点。
  眼见着公众的视线就这样被那些“八卦”吸引走了,真正值得探讨的话题反倒有被忽视的趋势。事件至此,核心问题应该说还是那两个,一是医院应不应该为产妇死亡承担责任,二是产妇家属有没有过“医闹”行为。综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问题:遇到医疗纠纷,各方该如何处理。如果能够在澄清真相的同时,通过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探讨,让更多的人清楚这里面的规则与程序,对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是有益处的。
  然而,就像以往一些网络事件一样,涉及相关者隐私且与事件核心问题并无关系的信息,被不断扒出,人们的视线又很容易被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所吸引。早在“公文大战”被曝光不久,就有人发帖披露死者及其丈夫几年前在北医三院就医时的情况;紧接着死者此前的多次怀孕经历也被扒出。而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人还把注意力放在了死者生前和丈夫承担过什么科研项目,又拿到了多少科研经费上。
  这些所谓的“真相披露”,很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说,针对事件的讨论也因此开始跑偏。当过多的注意力被不辨真假的“八卦”所吸引,当“医闹惯犯”、“生育机器”、“科研蛀虫”等标签贴到了死者和家属身上,很多人便开始挥舞起了道德大棒,以主观的情感宣泄代替了理性的讨论。很多人恐怕已经忘了,这起事件真正的起因是医疗纠纷,而最该弄清楚的法律程序、法律责任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
  现在人们普遍感觉医患关系紧张,最突出的问题就体现在处理医疗纠纷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依法维权,容易被情绪“绑架”;医院在面对患者和家属时,也常常不知所措。这次“产妇死亡事件”,本可以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通过公开的讨论,让更多的人明白遇到医疗纠纷该如何依法处理,甚至可以借此走出“大闹大解决”的恶性循环。相反,那些扒隐私、贴标签的行为,只能起到转移话题的效果。
  的确,在不违反法律、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在网络上是可以畅所欲言的,但针对公共话题的讨论这么容易“跑偏”,仍是值得警惕的。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缺少关注社会的热情,所欠缺的恰恰是就事论事的态度,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些与事件本无关系的信息上,让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落得“一地鸡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