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壮美天山红
2016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第二回:天山山水画的形成之路
  写
  意
  中
  国
  名家推介·周尊圣
  51000
  (单位:元/平尺)
  48000
  年度第一件拍品成交价
  年度第二件拍品成交价
  45000
  42000
  39000
  36000
  33000
  30000
  27000
  24000
  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二十几年二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是传承、艺术是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杨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

  21000

  18000
  15000
  12000
  9000
  6000
  3000
  2003
  2004
  2005
  (备注:该行情走势图是由北京保利、北京传是、北京瀚海、山东恒昌等多家拍卖公司每年上拍的周尊圣代表作品成交价得出)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
  周尊圣艺术简介
  实时动态:
  ▲天山红 138x68cm
  美丽、苍茫、神秘的天山,在新疆人心目中是神圣、赋予万物生命的圣山,而在艺术家周尊圣的眼里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从90年代初到今天,周尊圣二十余年二十余次深入新疆腹地,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身在天山的疲劳疾苦,却远远赶不上旅途跋涉的艰辛和画案前的创作寂寞。在周尊圣这里,绘画不是一把轻松愉快的安乐椅,更像是一个独自西行寂寞求真的苦行僧。
  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周尊圣选择新疆的南疆大地,也许就是他的个性所在。天山干热、少水、广袤苍茫,雄强悲壮,这正是周尊圣所追求的阳刚大美和悲壮苍凉的最好的能源基地。在他看来:大山厚土,空旷辽阔。天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无限的包容性,更容易引导自己注入各种主观想法。周尊圣切切实实地记着自己第一次看见天山的感受,那种震撼如一股洪流在胸中涌动。他带着心底的热情与力量,开始了天山山水画的创作。
  周尊圣对天山山水画的创造形成作了多方面的考虑。他曾在手记中如此概述:
  中国画精神与语言的继承与地域性的选择。境界是国画精神氛围的表达,而绘画形式结构的不同所体现的气息、性格、笔法也各有所区别,更多的是秉承先贤和天赋而超逸脱俗。地域性的选择就像孩童对母亲的依恋,吃母奶不是为了和母亲长的一样,当长大成人才能创造出无限的精神世界。天山只是一个载体,在艰苦创作过程中感悟万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的美学思想。
  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学问。以创造为主旨,以继承为基础构成了继承与变革的对立统一规律。天山山水画在继承基础上的成功还取决于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图式和境界营造。天山南疆大地,没有植被、瀑布,没有林木、河流,只有裸露的岩石山貌、沙岩和大漠戈壁,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将这块不毛之地作为描绘对象,没有参照,少有借鉴,打破创作图式,冲破审美习惯和一些固有的观念束缚,按自己的审美理念去塑造“心目中的天山”,这与之前的创造相比,是一条艰难之路,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裂变。老子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画家必须在创作过程中把精神意念通过笔墨语言倾注在客观自然之中,如此才能呈现美、传递美。
  真诚表达生命的感受与山水画的时代性。传统哲学构成了山水人与自然、表现与再现、意象与境界为特征的民族绘画形式。这种深厚的积淀,既是文化艺术的辉煌,也是当今艺术发展的桎梏。追古人,画古意,苍松古木,坐舟观水与今天的生活节奏已不相符,而正确性的发展观则是精神和语言的统一与同步。这就意味着画家既要理解传统、把握传统精神,又要有时代的情感和睿智;既要有扎实的笔墨表现方式,又要锤炼出有个性的形式语言,真诚地表达出画家生命感受与时代同步,今天的人说今天的话,做今天的事儿,不是我们选择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我们。
  天山山水画将现代构成置于传统笔墨之中,它捕捉大美、壮美的写生状态;追求强烈、大胆、单纯的色调;注重艺术图式和境界营造;强化视觉张力,截取片段以小观大;标志性的符号色彩,人格化的审美原则,气韵生动的生命表现;大气魄、大境界的美感追求。它在多元艺术的纷繁中确立了自身价值取向,更展现了山水画家在面对干枯荒芜的大地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大胆、睿智与灵敏。(贾佳)
  7月中旬,骄阳似火,人们都躲进了空调屋,周尊圣却又一次走进了新疆,他背着双挎包,夹着一卷纸,脖子上还挂着一台照相机。他站在风干的胡杨林前作画,饥渴难耐,烈日酷暑,嘴巴起了泡,胳膊脱了皮,却并无懈怠,始终如初。他说:“二十年的风雨辛酸,在时间的抽打下都走过来了;一个人背着包夹着纸,拿着一台照相机,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的走过来了。说坚韧自信,倒不如说是逞强好胜,这些年,头发胡须长了许多;脚上的鞋子扔了许多;对情和爱放弃了许多;对天山的敬仰和膜拜又增加了许多。在大漠戈壁的挥手和历史文明的感召下,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催促下,赤裸的从它乡走到了天山,又把天山的博大精深从新疆带到了远方。行者前方没有归宿,远方没有故乡,只有前行……那是沿着河西走廊,沿着丝绸古道,走进了风吹草低的塞外牧场,走进了悲壮历史的干涸遗迹,走到了大漠戈壁的尽头,走到冰封绝顶的雪域高原,走进瓜甜果香的神秘的新疆。同时也走出了从业余到职业,从事业到生命的从艺之路。去感悟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去感悟人生苦短,悲欢离合,感悟大野清风,静观自得,去聆听木卡姆的天籁之音,羌笛的清脆和萨它尔那忧伤的乐曲。
  我——还在走,也许再走十年二十年或许更长,或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我内心里只有对大自然的爱,对母亲的爱,对艺术的爱和对天山的爱。成功失败都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做了自己愿做、想做的事。”

  ▲天山红 68x68c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