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寻源
2016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康鹏
  在金乡县西南部有个鸡黍镇,鸡黍镇在东汉时期称范庄,是东汉大臣范式的故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范式和张劭的“鸡黍之约”而改名为鸡黍。
  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人,曾任山阳郡功曹、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范式为官清廉,重友情,讲信义,是当时很有威名的大臣,也是古代诚信的典范,在知识分子中有很高的声望。惜字如金的《后汉书》曾用了1000余字的篇幅,记载了范式与汝南张劭诚信相交、杀鸡煮黍以待的历史典故。
  据《后汉书·范式传》记载:范式年轻时进京城太学学习期间,与汝南人(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张劭(字元伯)结为至交。毕业前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自己将专程从金乡到汝南拜会张劭及家人,并约定了见面的日子。张劭回到家中央求母亲,届时准备好鸡黍酒菜招待范式。张母说:“约定时隔两年,你相信范式真的会来吗?”张劭坚定地说:“范式是个很讲信用的人,决不会失约的。”两年后,范式果然千里迢迢如期赴约。两人开怀畅饮,尽欢而别。
  几年后,范式做官至山阳郡功曹(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助理一类的官),而张劭则患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他以未能见到范式最后一面而深感遗憾。这天晚上,范式在睡梦中梦到了张劭,张劭说自己已死,将于某天下葬。范式惊醒后“悲叹泣下”,禀告太守后,快马加鞭赶往汝南。这边,张劭的家人正张罗着办丧事,可下葬时棺木却怎么也放不进墓穴。张劭的母亲就抚摸着棺木哭着说:“你还有什么心事未了吗?”这时,就看见范式素车白马,一路号哭而来。范式在张劭的棺材前叩拜行丧礼,随后,范式拉着棺木上的绳子,棺木稳当地放进了墓穴。众人见此场面,又感动又吃惊,都赞叹范张二人的信义感动了上天。
  范式诚信赴约、奔波千里为朋友下葬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山阳郡太守闻知后,遂上表奏请。汉明帝感其诚信,下令拨款在范式家乡山阳范庄修建庙宇,命名为“二贤祠”。“二贤祠”也叫“信义祠”“信义庙”。祠庙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不用脊橼,庙顶用两只平行的木橼支撑,象征着兄弟平等;墙体空心,里外行砖,象征着兄弟二人心心相印。庙顶的扁橼也是两根扣在一起,分别搭在前后庙墙之上,所有用料与设计都带有深刻而丰富的诚信内涵,这种建筑因此也被称为“无脊庙”。金乡的“无脊庙”建筑风格在国内外都十分罕见。范式家乡人民也把山阳范庄改名为“鸡黍”,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二贤祠”屡毁屡修,只剩遗址。而在张邵的家乡河南汝南张庄,当地人建起鸡黍台供人凭吊,在张宅修建起“二贤祠”,供奉范式、张劭。同时改张庄为金乡铺,以示纪念。
  范式把“信”和“义”作为朋友间相处的最高准则。范式的诚信之举,在金乡流传下了“鸡黍之约”的千古佳话,“鸡黍之约”也成为“诚信”的代名词。两千多年来,众多文献对范、张“鸡黍之约”的故事都作了描述与记载,赞颂了范张两位贤士的诚信精神。除了《后汉书·范式传》、《古今小说》《喻世明言》《清平山堂话本》等典籍外,佛家经典《金刚经》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都详细介绍了“鸡黍之约”的故事。明代萧良有编撰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中,也以“鸡黍张范,胶漆陈雷”故事教育儿童要讲诚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价值观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搜神记》、《山东通志》等诸多文献典籍,对“鸡黍之约”的故事也均有记载。我们常说的“八拜之交”,其中就有“鸡黍之交”,直指范式与张劭的君子之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