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首先是自身的需要
2016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二十年前,《当代小说》杂志要发表我的一组小说,让我写一个创作谈。我就写了一篇《我为什么写作》,那篇文章从我一位朋友的突然消失,写到电子媒体的发展对写作的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写作首先是自身的需要。多年后我再读这篇创作谈,我发现我的想法和理念变化不大。
  对世界的好奇之心依然是我写作的驱动力之一,尽管这个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的,多年之前,就有人提出“地球村”这个概念。随着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地球确实变成了一个村庄。我们可以随时掏出手机来跟远在地球另一面的朋友取得联系;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故事,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通讯和科学的发展,让地球不再神秘。但这些都是从宏观上讲的。作为一个作家,更应该关注的是微观世界,把一种微观之美极大地呈现出来,是一个作家努力的方向。
  当然,还有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一个作家为之奋斗终生,恐怕也难搞明白,这个世界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人一世界,对人性的复杂和丰富的深入发掘,对一个作家来说,永远充满着吸引力。
  同时,对美的感受和发现也是写作的魅力所在。
  人类进入太空后,才发现了我们所生存的这颗星球之美,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和激情。在这颗星球上,万物有灵且美,据说,那些大科学家把事物研究到最细微时,无不被它们的精致之美所折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伟大。实际上,文学也是如此,在呈现万物之美的同时,还要发掘美的灵魂,所以,文学是人最基本的审美和情感的需要,它是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需要的。
  乔伊斯的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主人公中学生斯蒂芬,内心在受到教会学校和父母的教条的压抑时,独自一人来到大海边,当他看到一个穿比基尼泳装的美丽少女站在海水中,他惊呆了,他发现这个少女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海鸟,这里没有欲望,有的只是一种对美和自由的渴望,瞬间,他内心涌起了快乐、力量和期待。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让心灵、让青春、让生命变得完美起来。
  还有,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是一个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几乎成为一个共识。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生活,同样,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现实是多么丰富多彩。我始终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纷乱而复杂的伟大的变革时代,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受到猛烈的冲击,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物质的诱惑和科技信息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人心如同坐过山车似的,伴随着大呼小叫,“早搏”“心颤”还算得了什么呢?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人性和情感的复杂得到了极大呈现。现实为当下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土壤。所以,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有许多国外的作家,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中国同行的羡慕。
  如今,我依然认为,我的写作首先是个人的需要,是个人情感的需要。我曾经说过,我是偶然闯入文学这片领域的,也许在写作的最初几年,我头脑中还有一些摆脱在工厂里三班倒的现实功利,可是后来我发现,文学对我越来越重要。读书和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跟一位作家朋友聊天,他说是文学救了他,在他青春期的时候,整天跟在街上一帮小痞子身后打架斗殴,脑袋里全是邪恶的念头,后来迷恋上了文学,猛地发觉那是一段充满了耻辱的生活。我不能说文学救了我,但是,文学确实让我的心变得柔软、坚韧、丰富且富有弹性。
  在我多年前那篇《我为什么写作》的创作谈中,我写到一位朋友的失踪,这给我带来了迷茫、困惑和对这个世界的不可把握。多年之后,我的这位朋友依然没有回来,今天,我更愿意从事情的美好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诸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也许,这正是文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