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完成迄今最大规模维修保护
2016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9月27日讯(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崔翔) 经过5个月的施工修缮,山陕会馆山门、戏楼、钟鼓二楼、南北夹楼保护维修工程于近日全面竣工,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精神抖擞喜迎国庆游客。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由于长期自然风化、雨雪侵蚀及门前道路通行等影响,损坏程度已危及古建筑安全。为做好山陕会馆修缮保护,排除建筑险情消除安全隐患,有效保存并更好的传承山陕会馆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付维修经费,实施山陕会馆总体修缮工程。根据计划,整体保护维修工程于2014年3月正式启动,分期实施,三大殿保护维修已于2014年完成,今年开展了山门、戏楼、钟鼓二楼、南北夹楼保护维修工程。
  今年的维修项目是山陕会馆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对屋顶瓦垄更换、酥碱墙面剔补、木构件油漆、琉璃构件化学防护及复原等。其中,山门更是会馆建筑中的精华。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是此次维修中的一大亮点。琉璃件化学防护与复原技术是山东省在文物维修保护工作中首次运用。  山陕会馆的琉璃主要集中在各建筑物的屋顶。山门和戏楼顶部的脊、吻、檐、瓦等建筑构件及兽、仙人等雕饰构件均为琉璃制作。几百年来,历经雨雪侵蚀、自然风化,部分琉璃釉层出现起翘、风化、结壳,呈现出龟裂脱落,基底粉化等现象,如不及时人工干预,大部分构件将彻底损毁。按以往传统作法,损坏的琉璃件将被新件替换,更换的琉璃件看似美观,但其原有构件的历史信息将不复存在。为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古建筑维修原则,这次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于琉璃瓦件的修复之中。 
  此次维修工程是迄今山陕会馆最大规模的保护维修工程,是山东省文物保护百项工程之一,已具备申报2016年“全国古建维修十佳工程”的条件和实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