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里的“福”文化
——透过福如东海文化园看滨海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福”色彩
2016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福如东海文化园。
  ▲在福如东海文化园的商场内,货品应有尽有。
  ▲福如东海文化园一角。 (资料图)
     徐园园

  “我们家就住在福如东海文化园对面的福海苑小区,这里的文化气息挺足,每天过来都很方便,这里环境好、风景美,我每天早晨都过来晨练。”家住滨海新区福海苑小区的于先生说,“银滩这几年的发展,从福如东海就能看出来,尤其是近几年,这种文化层次的提升,配套的完善,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就连每年夏天我不少爱好摄影的朋友来银滩采景,他们也会对这竖起大拇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活力,贯穿于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魅力。文化旅游产业是乳山市滨海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滨海新区抓规划促升级、抓融合提效应、抓保障优服务,进一步深化旅游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以建设特色小镇为契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做好功夫,注重打造福如东海文化园为具有“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小镇,凸显滨海新区“福”文化特色。

福如东海园
传承“福”文化

  乳山市滨海新区福如东海文化园是以“福”文化为主题而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主要建设一轴、二带、四区,打造文化、旅游、服务业三大服务板块,是威海打造“千里海岸线”的标志性旅游景区,对滨海新区旅游提升、文化繁荣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都将起到拉动作用。
  景区开发突出文化元素,深挖文化内涵,先后争创了“威海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等荣誉称号。作为园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书画院区,总建筑面积3.2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福如东海书画院、文化展览馆等古建筑群。书画院将打造成独具一格、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中国一流书画院,文化展览馆主要建成集书法、绘画、创作及展览、收藏、拍卖、会议于一体的仿唐式综合性展馆。依托这些文化载体平台,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山东省基地、中国新闻摄影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文化活动基地先后在此挂牌运营,国内外知名书画家也纷纷应邀入驻创作。同时,景区还打造了“福海东渡”、“中华福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节庆品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这里的土特产超市,对我们来说非常方便,我们想吃哪个地方的特产几乎都可以买到,就像我们家乡的马奶酒,这里买到的和我们在老家的就是一个口味,其实家乡的味道,在咱们银滩也可以感受到,吃到的嘛。”来自内蒙古的家住海之梦小区的蒋先生赞不绝口。
  在配套方面,福如东海文化园以百花长廊作为商业经营载体,引进了200余家皮草厂商入驻经营,占地4000平方米的滨海新区农副产品销售中心以及容纳20家商户的珠宝城业已营业。同时,紧抓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有利时机,在百花长廊东部规划建设韩国商品集散地。
  在景区建设方面,福如东海文化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了以旅游雕塑、十二生肖牌楼、八音景观大道、福星雕塑和定海神针为主轴,以福罐广场、福海珍石为辅轴的旅游景观带,同时配套了5.2万平米宴禧楼四星级大酒店以及国际游艇俱乐部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游、娱、吃、住等需求。规划目标是将福如东海文化园建成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项目,以此拉动新区旅游消费,带动旅游经济上档升级。
  “对于我们福如东海文化园,下一步我们将多视觉、深层次地发掘、研究、整理、创意、发扬福文化、儒家文化、东渡文化和东夷文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道教福寿文化的密切关系,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借着国家建设特色小镇这大好机会,我们进一步提升福如东海园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精神内涵。也为我们当地人文气息和福文化的接轨打下基础,为咱们银滩居民的生活质量做一个很好的‘福’提升。”福如东海文化园的李经理解释说。
旅游文化小镇
助力“福”文化

  乳山市滨海新区以“福文化”、“东渡文化”及“东夷文化”为主题,围绕“一轴、二带、四区”,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服务业三大服务板块,塑造滨海新区旅游文化特色小镇。
  一轴就是福如东海文化旅游主轴,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场景展现、穿插和交融,展示福如东海的文化内涵和精髓。
  二带就是滨海景观带和滨海旅游路绿化景观带,滨海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沿路设置景观小品,将整个景区交融为一体。
  四区就是书画院区、度假酒店区、游艇俱乐部区与旅游商业区,立足实际陆续配套相关设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最大化发挥特色小镇在产业转型与统筹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福如东海书画院、展览馆等旅游文化载体,引进文化、商业、旅游方面专业运营团队,搭建文化旅游创意孵化平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对接文化创意、创作与运营机构,引进资金、管理、运营方面合作伙伴,以专业机构入驻提升项目建设运营水平。积极实施“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商业模式,推介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增强特色吸引力。
大旅游氛围
稳固“福”文化

  借助山东“仙境海岸”旅游品牌,乳山市滨海新区突出海、滩、岛等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稳固提升滨海新区“福”文化。
  依托银滩、大乳山等两个4A级旅游景区资源,构建海上观光、海岛旅游、海上运动等为主体的海上旅游产品体系,培育了南泓南村海上捕捞体验等亲海旅游产品,引进在建了海立方水上乐园等大型陆海交融的娱乐综合项目,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型、高端化转变。
  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引,依托多福山等山地生态资源,开发集休闲采摘、生态养生、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内陆休闲旅游带。在北部,引导农民把绿色资源变成旅游资源,培育了稗子刘家村农家乐、极北绿茶观光采摘等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在中部,重点开发建设了益天生态观光园等景区,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南部,依托沿海渔家乐资源和民俗文化,重点扶持了小青岛渔家乐、徐家塂再见乡村等一批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滨海新区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旅游“福”文化的经济档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了生态修复、环保升级、商业设施等10大类40余项的旅游重点工程,规划在建的银滩商业街、集贸市场等商业设施,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区域商业业态。完善旅游服务平台,开工在建了银之帆游客集散中心,计划改建银滩游客中心,打造成为中韩商品交易中心、中韩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中韩文化交流平台,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夯实基础。完善旅游管理制度。按照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要求,引导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