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拿出一小时和孩子聊天”
教育专家陶继新:家庭教育要做好的“功课”不是辅导功课
2016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头条链接        
  我是反对父母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因为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任务,而不是家长的责任。这并不是说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了,恰恰相反,父母应当在让孩子感受亲情与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具生命价值的东西。那么,家庭教育具体应当做些什么?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做人的教育。家长做人做好了,孩子的人品大多也没问题。当然,家长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说,而不“行”;而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比如,父母让孩子孝敬自己,自己就要好好孝敬父母;要让孩子文明礼貌,你就不能说粗话和做不文明的事。
  习惯养成。我这里所说的好习惯,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包括讲究卫生与不挑食、不偏食等习惯。在某种意义说,有了好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的一生积蓄了取之不尽的成长利息;可有了很多坏的习惯,则相当于为自己积累了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务。
  阅读自然。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亲近自然对孩子生命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持续成长的必修课。小时候与自然为伴,会在他们的心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就会开花结果。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整天夹在高楼大厦之间,看不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也少见漫山遍野的绿色。多数学校担心安全问题,不再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享受绿色的陶冶。有条件家长,就应当在周六周日与节假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为孩子的心灵播撒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绿色”。
  社会活动。家长就应当在孩子的空闲时间,与他们一起,或者几个家庭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社会公益活动。也许有的家长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孩子会从中获取学校里不曾有的生命快乐,不但可以提升其精神境界,还会在他们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在无形中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心灵沟通。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应当是第一知情人和第一解锁人。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还不稳定,父母的心灵呵护绝不可少的。而小时候的心理问题,大多是会潜伏在孩子的心理深层的,甚至到了成年以至老年,它就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家长要随时了解孩子,为其送上心理温暖。小孩子心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同时,父母的情绪,常常在无意间投射到孩子心里。所以,不管夫妻之间有多大矛盾,不要在小孩子面前呈现出来,而要在他们不在的时候再行解决。父母在孩子面前,心里阳光灿烂,时间长了,孩子心里也就充满了“阳光”。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不管不问了;而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为孩子指点迷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惩罚。但过后还要寻找机会,与孩子促膝谈心,让其了解父母对其批评与惩罚目的,是让其更好成长,是更深的爱。父母与孩子的“和解”,不是以放纵孩子的错误告终,而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接受父母之爱为目的。我建议,父母应每天最好能拿出40分钟至一个小时与孩子聊天,这个功课是父母以外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此外,还应从诵读经典、锻炼身体、艺术教育方面培养孩子。不过,特别要告诫家长的是,不要强迫孩子背诵,更不能不顾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让他们产生精神压力。
     (徐洁 采访整理)
▲陶继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