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无明星、悲剧内核
黑马“驴得水”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成本的电影《驴得水》,可谓近期的话题影片,上映首个周末票房虽尚未过亿,但10月31日单日票房力压《但丁密码》《机械师2》两大热门好莱坞大片。口碑方面,《驴得水》在某垂直电影网站上评分高达8.4,创造了国产电影近两年的新高,关于影片内容的热评和争议更是接连不断。一部小成本电影,如何逆袭成为现象级作品?
  本报记者 倪自放

民国故事引发共鸣
  电影《驴得水》10月28日公映,10月26日该片导演之一周申在济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对影片的故事有信心。
  《驴得水》的背景设在民国时期,四个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老师在偏远山村创建了一所小学。因经费严重不足,校长领着三位老师虚构了老师“吕得水”,以此向教育部多领一份薪水。“吕得水”的真实身份是一头每天为老师拉水的驴——“驴得水”。突然有一天,教育部特派员要来学校听“吕得水”讲课,情急之下,老师将满口乡音的小铜匠改造成吕老师。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越来越失控。
  “一个好故事,影片内容经得起看。”这是目前《驴得水》得到最多的评价。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强表示,《驴得水》的故事背景虽然设定在1942年,但片中许多内容,还是能够让当下的人产生共鸣,这是电影获得认可的根本原因,“影片中对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对教育体制内幕和腐败现象的揭露,对某些官员滥用职权、不作为的讽刺,都入木三分。”
  刘强表示,黑马影片的逆袭前提是有经得起看的内容,然后引发口碑效应。在某电影垂直网站,《驴得水》的长影评已超过700篇,这个数量的长影评,已不是片方营销所能做到的,而是电影内容引发的认同。
戏剧滋养中国电影
  《驴得水》的故事为何如此经得起看?导演周申称,在电影上映前的2012年,同名话剧就已开始演出了,目前已演出了近百场,且被称为“零差评”话剧,“在搬上银幕之前,这个故事在舞台上被检阅了近五年,影片的大部分主演也是一直在演原版话剧的。从演员演技到内容,《驴得水》一直不断被修正,以电影形式呈现给观众,各方面是相对成熟的。”
  《驴得水》由话剧改编为电影,有质疑声音认为,电影的部分场景舞台痕迹过重。对此刘强表示,电影中的话剧痕迹确实有一些,但成熟或者经典话剧对电影的滋养似乎更有意义,“话剧的观众基础,对电影的内容和口碑都是一个促进。”
  文学和舞台戏剧一直是电影故事的重要来源。舞台戏剧方面,电影很早就被称为“装在铁盒子里的戏剧”,刘强说:“话剧改编成电影的例子早就有了,电影《龙须沟》《七十二家房客》《茶馆》《原野》等都改编自著名话剧,上世纪90年代后的十多年里,话剧改编的电影比较少,但也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话剧《雷雨》,电影《夜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话剧《哈姆雷特》。”最近一两年话剧改编电影似乎又多起来,比如邓超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还有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
喜剧外壳是“刚需”
  从内容上说,《驴得水》是一部讽刺性很强的悲剧,但有一个喜剧的外壳。通过环环相套的戏剧冲突叠加矛盾,阴差阳错的笑料推动情节发展,又对现实有着鲜明的隐喻。业界普遍认为,《驴得水》的喜剧外壳,让影片更容易为大多数观众接受。
  从喜剧外壳讲,《驴得水》具有了黑马电影的标配。喜剧片数量增长和市场反应爆棚,是当今电影市场的一个主要特征。统计显示,去年票房破十亿的国产影片当中,喜剧电影占了三席,分别是《港囧》《夏洛特烦恼》和《煎饼侠》,票房第一的《捉妖记》和票房接近十亿的《澳门风云2》《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具有喜剧元素。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喜剧片是最受观众欢迎的类型,占比高达72%,“现在大多数年轻观众看电影是满足一种社交化、娱乐性的需求,喜剧电影已成为他们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从深层次讲,喜剧满足了社会的文化心理需求,观众对喜剧片的需求甚至可以说是刚性的。”
  刘强表示,讽刺性喜剧容易出爆款,《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都属于讽刺性喜剧,《驴得水》也是。
“反明星化”也可成功
  在粉丝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下,《驴得水》几乎是一部“反明星化”的电影,主演大部分是原版话剧演员,包括任素汐、王堃等。他们当中不但没有以颜值为卖点的“鲜肉”和“小花”,甚至没有像沈腾、马丽这样“脸熟”的演员。
  周申表示,《驴得水》的制作成本很低,主演都不是明星,大部分观众对他们都非常陌生,但他们为角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饰演女一号张一曼的任素汐告诉记者:“拍电影之前,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一个多月的试拍、两个多月的实拍,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我们一起在做这件事情。”其实,准备这部电影远不止这些,“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在话剧舞台上与戏中人物一起成长,了解每一个人物的喜怒哀乐。”也许主演不是明星,但经过五年的磨练他们都是演技扎实的实力派。
  在被大明星、“小鲜肉”主演的各类影视剧大洗礼的同时,观众也见识了来中国圈钱的各类洋片,欣赏水准早已不是某些闭门造车的电影人认为的那样。一部影片故事如何,主创是否有诚意,哪些是花拳绣腿,基本看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即便没有大牌明星,即便没有声势浩大的宣传营销,但靠口碑“慢慢发酵”,《驴得水》仍然有了不错的票房。开心麻花CEO刘洪涛表示,“我们的团队很年轻,在电影圈也没什么知名度,去年我们的《夏洛特烦恼》也是一步步积累的口碑和人气,现在希望大家多给《驴得水》一点时间。”
 □延伸阅读        
影市下跌成常态 500亿票房要落空
  在9月创下今年跌幅最大的月份后,10月电影票房继续缩水。截至11月1日凌晨,10月累计票房收入34.1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缩水6.5亿,跌幅高达16%。到目前为止,今年电影票房已有五个月都是下跌的状态。就前十个月387.46亿票房的现状来看,进入11月,即便有众多好莱坞影片加持,市场要想突破500亿,除非超常发挥。
  即便有国庆档作保,今年10月的票房也没有完成增长的任务。今年国庆共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其中《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爵迹》、《湄公河行动》、《王牌逗王牌》被认为是最有力的票房争夺者,然而,大盘不如预期那样高歌猛涨。七天小长假累计票房15.8亿,同比2015年国庆档的18.5亿成绩缩水2.7亿,下滑超过15%,成为继暑期档(下滑17.8%)和中秋档(下滑16%)之后,今年又一个大幅下滑的档期。国庆之后大盘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机械师2:复活》、《侠探杰克:永不回头》、《圆梦巨人》、《但丁密码》等好莱坞大片相继上映,并没有带动市场大幅提升,相反一直是同比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上周在《但丁密码》、《驴得水》等多部新片上映的前提下,大盘仅报4.59亿,较前一周大跌15%,创10月新低。   
  今年除了第一季度保持单月票房增长的态势,累计票房突破145亿,较去年大涨51%外,后两个季度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二季度票房同比跌幅达到5%,第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9%。今年过去的十个月中有五个月票房下跌,年底两个月能否保持住增长,压力不小。
  据统计,前十个月累计票房387.46亿。去年11月,全国电影总票房26.58亿,12月票房41.9亿,就算是按照30%的增长率,今年11月和12月票房达到34.55亿和54.47亿,加上前十个月的成绩,也就是476.48亿,距500亿还差了不少。
           (田婉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