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花几年的代价去做个“傻瓜”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温涛
  那天晚上,袁兄参加完在济南的书画展,跟一帮大学老友回忆峥嵘岁月,喝得很尽兴。饭后到了朋友的工作室喝茶,他借着酒劲,铺纸,挥毫,等我停好车进来的时候,他已经把赠我的墨宝写好了。
  两个独具一格的大字:舍得。
  他一发不可收拾,地上铺开了毛毡,一张接一张的六尺长宣,给在场不在场的朋友,创作了数幅。到了兴头上,连鞋子都脱了,颇有竹林七贤的魏晋之风。
  袁兄的大学同学吴哥,是我的好友,他说,老袁是个有故事的人。
  故事中最值得一提的部分,老袁自己说起来已经云淡风轻。
  为了学习书法,他前后耗时九年,考了八次,才考上了研究生。
  是的,没错,八次!对于有过考研经历的人而言,这应该算是一个接近极限的数字吧。
  故事由此才切入正题。
  袁兄1993年大学毕业,学的中文,毕业后回到县里,做了一名光荣的高中语文教师,按部就班结婚生子,虽然也有将“一群二三流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搞到了全县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但对于从小喜欢书法、且不愿走寻常路的他来说,教书显然不是他的志向所在。于是,突发奇想:考研,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书法中去。
  有多热爱呢?据说他曾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写字,甚至在家里、办公室的水泥地板、墙壁上挥毫……
  家人是反对的,都以为他有问题,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因为考研的话,英语是必考的,看看他自己晒出的八次英语成绩,你就知道他为此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33、27、30、49、37、39、42、48,请病假自学,后来又上新东方,把他折腾得不轻快。
  从2000年开始,考研之路正式开启。一次一次又一次,失败失败再失败。
  冷水接连而来,但妻子一直默默支持他。一次散步的时候,妻子说了真话,原以为他考研是为了离开家,离开她,这个时候才知道,他真的是喜欢书法才去努力。老袁窃喜:因为那时候已经到七年之痒的时候。后来他还专门写了几十首诗歌,献给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这都是后话。
  于是继续锲而不舍地努力。
  等到2009年得知考试通过的时候,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了!是的,的确太长了。他耗费了太多的时光和精力。
  此时,支持他的妻子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当时有两名研究生考入当地教育系统,进的是乡镇中学。这时候辞职去读研,是不是得不偿失?面临选择的时候,人总是要权衡得失,经济学上叫机会成本。
  回想起这段考研经历,袁兄说一点不后悔,因为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历练和财富。
  从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在了北京城市学院担任书法教师。
  袁兄的经历,其实里面有每个人的影子,我们都曾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但浮躁的当下,真正像他这样用九年的坚持,去做成考研这样一件事情的,恐怕算是稀有品种了吧。
  突然又想起日本那位傻乎乎的老伯木村,不顾外人的嘲笑,十一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种无农药、无肥料的苹果,结果他的苹果最独特,全国皆知。
  据说,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20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大家都是在尝试四五年后,放弃了。木村却像个傻瓜一样,苦撑11年。他的故事被写成一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有时候想想,时光匆匆,人一辈子,能够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了不起了。我们急着选择,忙着权衡,汲汲于得到,却害怕失去,更不愿吃苦,总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吗?如袁兄送我的“舍得”二字,蕴含着智慧,古人将舍字放在前头,大有深意。
  细细想一下,我们拿出恒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代价其实往往变得不重要,所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所有鼻青脸肿的碰壁,所有咬牙坚持的逆境……原来都是为了成就和考验我们而准备的,都是玉汝于成的炼金石。
  如此这般,做一次锲而不舍的“傻瓜”又何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