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小广告,不能仅靠“手机停机”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剑锋

  因在城市公共场所乱贴乱画,又拒绝在责令期限内清理改正,70个手机号码将被停机。同时,依照最新的《济南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公共设施外立面张贴宣传品最高可罚款5000元。(10月28日《齐鲁晚报》C03版)
  乱贴小广告的70个手机号码将被停机,表明济南城管对滥贴小广告现象的监管和打击上升到了一个新层面。这不仅不能成为执法者的“偶然胜利”,而且要将一时轰动转化为长久善治,此乃才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街头滥贴小广告,追根溯源,这个行当成本低、见利快、风险小,雇几个大妈小伙、花几十块钱就能“上路”;再加上流动性极强,玩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猫捉老鼠”的游戏,职能部门因人力、时间、取证等限制,在查处方面往往“高举轻放”,很难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
  从不少国家与地区的实践看,构建完善的小广告治理体系对应着三个层面:一是行政管理到位,一旦出现新情况就会迅速立法跟进;二是强化行业自律;三是让社会监督发挥随时监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我们在治理小广告方面,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行业自律或者是全民意识都相当薄弱,需要站在社会治理的高度去寻找出路。
  治理小广告痼疾到底有多难?不仅要回归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的路子,更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一个都不少”。多年难治的酒驾,都能在严管重罚中立竿见影,对屡见不鲜的小广告痼疾,除了媒体曝光、道德谴责外,还应拿出“法治姿态”,始终保持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济南城管整治小广告不仅有停机措施,还有5000元最高罚款,这不是运动式执法的杀鸡儆猴,而是常态化执法的“严的开始”。有法规条款,有教育引导,有罚出痛感的罚单,像治理酒驾那样使出铁腕手段,就能形成对个体权利的限制,久而久之确立一种“滥贴小广告必罚”的心理预期,使市容环境和广告律法获得普遍遵守。
  往深里看,滥贴小广告之所以久治不愈,还在于部分公众对小广告的“刚需”,一些便民信息确有市场,商家有利可图便会不断地变换手法。换言之,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小广告的“出口”问题,即便是大规模的整治,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堵疏结合,还小广告以容身之地,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言以蔽之,我们在治理小广告上并不乏技术,也不缺手段,关键是职能部门做不做、怎么做,这考量的是行政智慧和管理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