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项措施9个月增效3000万
鲁胜公司让效益开发成为生产运行指挥棒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低油价下,油田企业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低成本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实现效益开发的必经之路。据胜利油田鲁胜公司经理张继国介绍,今年以来,鲁胜公司围绕“以管理提效益,以质量提效益、以作风提效益”工作主线,从科研到注采等各个环节梳理出42项挖潜增效项目,并通过项目负责制全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鲁胜公司挖潜增效实现3000余万元,综合单位成本比预算节约47.1元/吨,综合单位完全成本排名由一季度全油田第15名攀升至第5名。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时维涛 陈军光
  

明确方向深入挖潜
压实目标责任主体

  今年年初,鲁胜公司鲁升采油管理区牛871联合站正式投入运行,每天100多吨原油在这里经过工艺处理达标后,被销往各大采购用户。看着外销的原油收入同比增长明显,鲁升采油管理区副经理吴国强觉得,这让广大员工在寒冬期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为实现全年挖潜增效、降本减费目标,该公司立足生产经营实际,从优化提效、改革创效和降本增效三个方面确定了优化注汽运行、销售增效、降低单井拉油运费等42个挖潜增效项目,并明确3882万元的年度挖潜增效目标。
  “优选高质、短距离的油品外销,效益自然就更加显现。”鲁胜公司计划财务科副科长秦春光说,外销更经济的原油作为挖潜的重点措施,公司在与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指标基础上,根据炼油企业的要求,精细分析各个管理区的实际情况,明确鲁升和鲁丰采油管理区成为外销主阵地。今年1-9月份,该公司外销原油7.62万吨,实现增加销售收入1210余万元。
  在张继国看来,加快“四化”建设步伐,不仅能让采油管理区实现由数字化迈向智能化,同时也能为管理区深化精细管理、挖潜增效奠定基础。
  鲁升采油管理区王69—X6井在经历数年的高效勘探开发后,在今年年初出现供液不足现象。“按照全天24小时运行不但白白消耗电量,也增加油井的运行折旧。”吴国强说,随着“四化”建设投产,他们依托信息化管理,对王69—X6井实施间开优化,如今该井每天仅运行8小时,日产液量与油量就与优化前保持平衡,且节约1/3电费。目前,该管理区已经对23口油井实施间开,9个月就节约电费20余万元。
  其实,鲁升采油管理区只是全公司7个采油管理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深入推进挖潜增效项目扎根落地,鲁胜公司按照项目承包制的方式,逐一落实项目负责人、成员和目标,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分解落实方案,每个指标都落实到责任主体。“42个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目标的80%。”秦春光说。

转变双方合作模式
建立风险共担体系

  滨509—X32井是鲁胜公司鲁丰采油管理区的一口低产低效井,在实施作业措施前,技术人员通过详细计算施工各环节成本费用,发现施工方提供的设计方案中吨增油成本略高于油田规定指标。对此,鲁胜公司积极与施工方进行谈判,最终节约作业成本30余万元。
  面对成本紧张的局面,细抠每一个施工环节,详算每一吨增油成本,争取每一分可节约资金,已经成为低油价下鲁胜公司衡量作业施工的标准。
  据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鲁胜公司部分老井进入开发中后期,“身体”状况越来越多,“调理”难度、作业工序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作业风险都在不断增加。按照过去的合作体系,一旦施工方完成作业即可全部结算,效益风险由鲁胜公司单方承担。低油价下的寒冬期,继续维持原单方承担风险的模式显然不再适应新形势,共担风险体系呼之欲出。
  张继国说,按照事前算盈的理念,鲁胜公司创新作业维护大包与措施井风险承包机制,针对风险、疑难井的作业施工,统一制定作业施工的打包价格,并根据作业后效果按照100%、80%、60%、40%分阶段结算,以此促进乙方高质高效施工、降低甲方风险。
  目前,鲁源采油管理区40多口老油井已出现粘度高、供液能力差、含水较高的情况,微生物药菌液注入是提高生产效率较为有效途径。面对这一风险较大的作业措施,鲁胜公司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合作模式。
  “作业维护大包、措施井风险承包制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对提升施工方的态度已起到明显效果,主要是形成了共担风险的公平合作体系,形成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也有利于挖潜增效,促进公司发展。”鲁胜公司首席专家冀延民说。
  在油田季度工作会议上,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要求,油田上下要拿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拿出降本增效的有力措施,始终保持挖潜力、优运行、强管理、保效益的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