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公司:
分类管理实现挖潜增效70万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1月1日讯(记者 邵芳 通讯员 于佳 燕腾面)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东胜牛庄采油管理区利用现有资源对油井配置重新组合,通过“量体裁衣”避免“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这种浪费资源现象,提高油井工作效率。
  牛23-斜35、牛23-斜45井,2014年底投产初期曾带来不错的产量。一段时间后产量却急剧下滑,后经优化工作制度,两口井平均产量不仅增加1.2吨,月节省电费1400余元。
  “同一种办法不一定适用所有油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效果。”在牛庄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主任崔全义看来,“对症下药”就是他们正在实施的油井分类管理。
  所谓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不同特点分成不同种类,再有针对性的管理。牛庄管理区按产量和井况,把100口井分成重点井、常开井、间开井、产液量低且故障频率高的井四大类。
  针对重点井优化作业设计,他们根据井况特点匹配合理电机;针对常开井,将耗电量高的异步电机全部更换成节能省电的永磁电机,减少无工损耗;针对间开井,重新制定间开时间,把从其他井淘汰下来的高耗能电机全部用在这里;针对产液量低且故障频率高的井,通过降低冲次避免油井出现管卡,确保不出现躺井现象。
  牛庄管理区副经理刘玉贤认为,在成本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准确评价每一口井的效益水平,对高耗能油井进行分类管理,是提高油井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的必要前提。
  其实两年前,牛庄管理区就在生产中应用类似分类管理法。刘玉贤介绍,那时他们根据产量把油井分成A、B、C三类,只是针对油井在出现问题后制定了不同的扶停措施,管理措施相对不完善。
  电费一直是牛庄管理区的成本大头,可是受低油价影响,今年电费预算却比去年减少100万元。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潜,寻找省钱办法。于是,他们把电和作业管理也加进来,把油井分为四大类管理。
  短短不到一年,油井分类就给管理区带来显著成效。今年以来,牛庄管理区同比节约电量67.65万度,节约电费70余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