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扶持谁” 今年2510户要全部脱贫
2016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聚焦“扶持谁”
今年2510户要全部脱贫

  2016年,滨城区共有5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其中市定贫困村27个、区定贫困村30个。经过“大调研大走访”活动,重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510户、贫困人口4590人,涉及全区7个乡镇(街道)、305个村(居);在全市贫困人口中,尽管总量占比不大,但主要集中在5个乡镇(街道),乡镇平均贫困人口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208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3.08%;丧失或无劳动能力人口331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2.22%。
  今年2月22日,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1246”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在全市率先完成整体脱贫任务”一个目标,立足“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两大任务,坚持“脱贫攻坚与统筹城乡发展、集中连片开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基础保障”四个结合,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兜底扶贫”六项工程,坚决打赢整体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与全区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确立了“全区1274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就业安置,2946名老弱病残贫困人口、286名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及在校学生全部得到民生政策保障,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条长期稳定增收来源”的工作目标。
  基于此,滨城区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实际量身定做“1+43”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了“有目标任务、有政策措施、有责任分工、有完成时限、有评估验收”,为全区全力攻坚提供了重要遵循。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还与各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与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要求2016年整体完成脱贫任务,进一步砸实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
聚焦“谁来扶”
“三个一”帮包重点贫困村

  摸准了贫困人数,搞清了致贫原因,滨城区聚焦“谁来扶”,创新推行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三个一”帮包机制,确定“一名区级领导、一家重点企业、一个区直部门”共同帮包一个重点贫困村,39名区级领导、55个帮包部门全部下沉一线,联系贫困村、对接贫困户;全区153家企业与19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帮包对子;全区5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并严格落实“责任一体化”要求,脱贫任务不完成,派驻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离村,从政策上、精神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城区内五个街道在完成各自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实行“牵手帮扶”活动,分别联系“四环”外一个乡镇(街道),并对接帮扶一个贫困村。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结对帮扶活动,真正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滨城区实行脱贫攻坚定期检查督导制度,由区扶贫办牵头,会同区委组织部、“两办”督查室,每月、每季度对全区脱贫攻坚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随时反馈、定期通报。研究制定了《滨城区脱贫攻坚考核办法》《滨城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细则》,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聚焦“怎么扶”,产业项目悉数覆盖
  滨城区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头戏,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扶贫开发项目库,涵盖总投资4.4亿元的148个项目,实现了57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项目全覆盖。
  游家庄子村有335户、1080口人,其中贫困户45户、贫困人口67人,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主要来源为土地承包费。该村启动了冬暖式蔬菜大棚项目,在原有7个大棚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50万元,新建冬暖式大棚12个,包括游传林在内的1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40余亩。新建大棚优先对贫困户承包经营,打工优先招收贫困人口。这些蔬菜大棚投产后,年产值约12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带动50余人就业。
  游家庄子村只是杨柳雪镇发展蔬菜种植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该镇充分借助沿徒骇河水土资源优势和辛庄大棚蔬菜基地带动作用,引导沿岸20个村利用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建设占地面积3000亩的徒骇河流域蔬菜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各类蔬菜大棚115个,可带动9个贫困村、28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另一个贫困人口集中地滨北街道,则借助集中连片开发的作用大力实施旅游业扶贫。今年8月份,5.97公里的徒骇河大坝路建设完成,这标志着从205国道至省道永莘路的贯通,为沿河11个村庄的交通出行打通一条“通途”。滨北街道瞄准了这一片区临近徒骇河自然风光怡人,发展休闲农业有潜力的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徒骇河沿岸生态观光风景带,涵盖的贫困村就有10个。9月份,近千亩油葵进入盛花期,吸引了上万人次前来赏花观景。目前油葵已经收获,亩产达400-500斤,经济效益远超传统的玉米种植。紧邻徒骇河的市定贫困村周史楼村,更是抓住这一机遇,已开工建设农家乐休闲农庄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集旅游、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个,使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滨城区,还有一个让所有贫困人口都受益的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今年滨城区获得了中央资金14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根据项目要求,不低于20%的中央资金即280万元,要用于扶贫攻坚。该项目为整建制全区域实施,分三个层面:一是以农业局生态能源站为实施主体,选择4个贫困村,投资150万元,建设3个废弃秸秆收集站和1个秸秆收贮站,为滨州市和中裕秸秆发电站供应原料,用于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村级脱贫;二是由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裕食品等8个实施主体按承担任务量共计选择348户省定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户均2000元,以机械收割、播种等劳务服务,化肥、农药等实物赠送及到企业务工等方式给予帮扶;三是其余2162户,根据拥有耕地亩数,享受每亩279.37元的农机服务,实现全覆盖。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聚焦“特色扶”
在全市率先实施电商扶贫

  在精准扶贫中,滨城区还注重发挥企业的作用,建立了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密切联系、长期受益”帮扶机制,积极引导亚光集团、中裕食品等153家辖区企业与19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居)结成帮包对子,已有7家企业为贫困村居无偿提供帮扶资金90余万元。
电商扶贫是滨城区企业扶贫的一大特色。滨大科技在全市电商服务类企业中,第一个设立了线上“精准扶贫”专区,对扶贫对象的农特产品进行展卖,并组织56个会员单位参与到全区脱贫攻坚之中。滨大科技建设的“特色中国·滨州馆”,是滨城区政府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打造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也是全市最先采用“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线上,该馆汇集了全市优质特色产品,目前入驻商家85家,上千品种;线下,实体店已入驻华纺、亚光、中裕等地方特色产品。自平台搭建以来,线上线下交易额近亿元。滨大科技以营业额的基数提取1.5%的比例设立精准扶贫专项基金,全部用于扶贫电商培训,帮助贫困户在线上开店。
  此外,滨城区采取聚集资金拉动、夯实基础推动、政策兜底感动等多种方式,走出一条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新画卷。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民在劳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