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千亿元养老金有了理财“好管家”
2016年1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2月21日讯(记者 周国芳) 日前,随着最后一期222.6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划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我省1000亿元委托运营基金已全部到位。这标志着我省在拓宽基金保值增值渠道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挑战、降低社保制度系统性风险、更好维护参保人员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省政府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订了1000亿元基金的委托运营合同,委托期限五年,计划到2016年底分期分批划转到位,双方的合作正式启动。山东省成为继广东省之后,第二个成功实现委托运营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显著上升,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峻。截至2014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800万人,占总人口的18.4%,并且呈快速增长态势。这对我省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支付压力,基金保值增值问题也日益凸显和紧迫。
  截至2014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30.3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从全国和我省情况来看,各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办法各有不同,但主要是存银行、买国债,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投资体制并未普遍开展,基金收益率普遍偏低,基金保值增值如何跑赢CPI的问题日益凸显。
  2015年,我省先期将500亿元划转到位。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通报,按照全国社保基金当年投资收益率和我省基金实际到账时间计算,归属我省收益36.83亿元,投资回报效果十分显著,远优于现行的保值方式。由此而产生的全部收益,归属全体参保人员,都能公平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据预测,收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将多获得10亿元的收益,这将进一步壮大我省养老保险基金,增强基金支撑能力,更好地促进我省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长期平稳运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