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榜单”流行我们该怎样阅读
2016年12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许民彤
  临近岁末,不论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网站等新媒体,抑或书店、社交网络平台、出版社,推出的年度图书榜单不下数百个。但,或因“榜单”上的图书评委没有看过,或因专家、书评家参与图书文化启蒙者少,图书榜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推出图书榜单不能“滥”,应少一些、精一些、专业一些,而“对行业媒体的榜单、出版社自产自销自吆喝的榜单以及京东、亚马逊、当当网这些纯商业化榜单,都应保持警惕”。
  对大众读者来说,如此多的图书榜单,无疑会让他们在挑选图书时看花了眼,加上图书榜单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使读者产生了更多质疑。这说明,虽然图书榜单种类繁多,但问题也是多多。许多图书榜单各自为政、自说自话,都是站在制作者的小圈子里,推荐他们想推荐的书,卖他们想卖的书,甚至有“买榜”的现象。
  为人推荐阅读的图书,或者热情地开一些书目,是中国读书人向来的风气,为许多读书人所好。但对给人推荐读书书单这种做法,鲁迅、林语堂和老舍等人都曾持保留、怀疑的态度。林语堂就曾说过:“读书没有什么可以训勉。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拿起书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曾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周作人在谈到他的读书经验时说:“读思想的书如听讼,要读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读文艺的书如喝酒,要读者去辨别味道的清浊:这责任都在我不在它。”为他人开书单,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这多少是与阅读极具个性化、自我化的规律有出入的,是无法真正从本质上反映出阅读的精神的。
  很多读者也认为,对于什么是好书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管它是否上了榜单,“你觉得好的,他觉得烂;你觉得烂的,他却捧上天。有自己的看法就好,不要人云亦云。”
  如今,图书出版界流行图书榜单,在很大程度上是图书市场化的反映。当今资本文化对阅读文化潮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资本市场不但批量生产出丰富的文学产品,还为之进行包装、促销和宣传,引导消费者去阅读。其实,作为大多数的非专业读者,几乎是被这个图书市场一手塑造出来的——跟风阅读、时尚阅读、流行阅读。商业因素隐蔽于其中的书评、炒作和包装图书作品的广告,还有那些商业化的“图书榜单”等等,都是市场资本培养“读者群”的一些惯用手段。有一部分盲从的读者喜欢随大流,照着书店排行榜的榜单买书,迅速地把自己归纳为某某写手、作家的粉丝,然后不假思索、欢天喜地地抱着某某写手、作家的签名书回家。这是一种完全缺乏个性化的阅读。
  之前曾有所谓“亚洲好书榜”,有“京东、亚马逊、当当网这些纯商业化榜单”,还有的榜单甚至赫然列着某畅销书作者一次性几千册的销售纪录,但现在,这些榜单上的图书早已湮没无闻。因此可以说,“图书榜单”不足以代表阅读文化的本质,更不能够全面反映社会阅读心态、时代阅读文化的发展变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