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金融风险需改进监管模式
2017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何维护金融秩序,也成了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

  本报记者 高寒 整理         
信托业存虚假回报
P2P平台现灰色地带

  防风险,首先就要排查风险,才能提前预防,定点爆破。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观察到“信托行业虚火太旺”。他说:“大量的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比如说信托利率很高,能达到8%、9%。投资者买了这个东西,他不认为这里面有风险。怎么办?要推动几个信托产品破产、重组,才能让投资者知道,哦!这些原来都是虚假的回报。”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要警惕互联网金融骗局,一些商家通过P2P的平台进行欺诈,出现了灰色地带,野蛮成长,这给互联网金融蒙上了阴影。
重中之重是守住底线
金融风险依旧可控

  在金融行业,防风险是永恒的主题。而在今年,这一主题无疑更加突出。
  李克强表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每一个金融风险,不是一个简单的病症,可能跟其他的风险交互在一块,是一个疑难杂症。”马光远认为,当下对中国经济来讲,第一稳是重点,稳的前提是防止风险,重中之重就是要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现在把这些风险点逐个定点清除,同时在金融行为的认识层面、监管层面不断深化,这个风险底线是可以守得住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也有相似的判断。他认为,现在许多金融产品、许多金融交易行为变成跨行业、跨机构,甚至是跨监管。“我们经验不足,法规也不完备,各个监管机构综合协调不是完全有效,确实需要警惕。”
从源头梳理监管制度
扎紧篱笆减少缝隙

  而至于如何防控金融风险,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了监管策略的改变。
  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从提高监管效率方面提出观点。“现在我们资源分散,下一步就要从过多的分走向统分结合的体制,从部门分工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也要从中央和地方分层的监管走向协调监管,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监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徐葵君认为,要消除监管空白,应该打破现在这种分业监管的模式,从源头上梳理“一行三会”的制度。“有一些制度重叠的,有一些监管不统一,造成制度之间有矛盾,通过整合把金融风险的篱笆扎得更紧,减少缝隙。”
  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目前已经把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作为协调机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会进一步细化,把一些突出问题规范一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会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