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拜物教
2017年06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亚树直
  在这个看看看、买买买的时代,我们缺的是信息、物品,还是归属感?
  本周,一条质疑“所罗门矩阵”创客组织的稿件,至少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最近我也接到过它以及数家类似组织的邀请。
  “你有创业项目但是缺少资金对吧?所罗门有100万企业家,不仅可以给你投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帮助你的创业项目实现落地,你有机会成为马云,成为雷军。
  你有钱但是没什么好项目对吧?所罗门有100万企业家,好项目遍地都是,而且在100万企业家的帮助下项目一定都会成,投资回报率绝对高,你有机会成为马云或者雷军的投资人。”
  雷同的句式,相同的愿景,却无一不在夸大同一个惶恐:你得有所归依,在群体中获得力量,获得成功。
  哪怕,这是一个所言所行漏洞百出,实力业绩经不起一点深究的类传销组织,但身在群体之中的归属感,一样让这个群体展现出巨大的执行力。
  就像引发这次调查的火线,就是去年年底一场发生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怪异演唱会,4.2万人涌入观看的这场演出,除了汪峰和李宇春的短暂出场,其余怎么看都是一场业余性质的自娱自乐。
  但对花花轿子人抬人的信服,让所罗门组织的参与者,不仅心甘情愿投身其中,甚至能乐在其中。
  拜物教成了一种路标,标记出时代的变迁,从商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到时尚拜物教,无一不是对有形物品的强烈占有欲望。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当我们不再缺乏物质,被过多的信息环绕,精神的匮乏反而成了新的信仰。
  无论是打着创业、创新的类传销,还是以网红爆款为卖点的新品,都以各种方式给人以归属感。
  这是一种物质满足后的精神满足。2014年,索尼CEO平井一夫提出了感动(kando)的概念,希望其产品能为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让消费者感到激动和惊喜。有点儿熟悉是吧,也是那个时候,雷军开始推出小米手机,提出参与感,超预期的体验。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消费升级时代的我们,开始进入一种新的拜物教阶段:一方面,我们无比自由,可以像U盘一样,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基于兴趣,与其他人进行协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比孤独空虚,在人群中无所依附,迫切需要加入一个组织,找到一个信仰,获得内心的安稳。
  于是,我们迎来一个又一个拜物教,发现一个又一个千奇百怪的归属感。所以说,拜物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成全了一代又一代的野心与欲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