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链条
2017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炳锋
  “哈欠,哈欠……”每当我喷嚏打响的时候,就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爷俩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蓦然回首,总感觉父亲并没走远,他还活着,就活在我身上。积贫积弱的父亲能活到八十四岁,是他生前没有想到的事,所以,到了暮年,当种种疾病缠身的时候,他就像一头病入膏肓的雄狮勇敢地奔向了原野。
  自从父亲离我远去,我时常想起一位文友的话:“你的成就和功德,不能归于自己,是你祖上带给你的。尤其你能说会道是随你父亲的。”我点头默认。在我的记忆深处,不仅父亲,爷爷也是村里的秀才,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爷爷还会用毛笔给人看病,先是在病者的患处用毛笔一遍遍地涂黑,然后从嘴里哈出气来吹到着墨处。至于为什么涂黑和这样能治病,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在我那年少的心里留下几多神秘。所以,日后我爱好书法,总感觉是祖上冥冥之中的安排。“人的前世今生,活的不是自己。”这是散步时,妻子吐出的一句话,也不知她是有感而发还是从别处趸来的,却触动了我思想的深处。
  几场细雨过后,秋风袭来,就在这容易产生悲寥的时节,一位朋友突然查出肝癌,十五天后就溘然离去了。他病逝后,大伙议论,每次查体他都不查肝功,仅测测血压、做做胸透、看看内外科罢了。后来听说,他父亲就是死于肝病,也是中年走的。过去一同事,刚过四十,就选择了病休。说来也怪,他的兄弟姐妹,一到四十岁左右,身体就出现拐点,肾脏就发生故障,不得不靠透析来维持生理运转。还有,原来单位上的那位保安,一米八五的大个,身材匀称挺拔,晨跑晚练,生龙活虎,任谁看也不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可有一天他骑车外出时,突然就扑倒在路上,120送到医院急救,也没能挽回。
  种种怪异,促我开始思考生与死的关系,开始思考生命链条上的轨迹。生命链条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之河,上面拴靠着每个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更拴着每个人的命运,不论哪个环节出现不测,都会改变人生的航线。在人类进化的漫漫长路上,祈求健康、渴望长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想得到的不一定如愿。年过五十才明白,健康长寿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的努力,更取决于先天的造化,那就是基因和遗传。人就像一部车,天津大发永远成不了奥迪A6。当你年过四十,依然充满活力;五六十,身体依然没有大碍;七老八十,依然耳聪目明;八十九十依然健康地活着……你没有任何理由不感谢你的父母、你的祖辈。不仅是感谢,更应是感恩戴德!所以说,孝敬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事。
  为了获得健壮的生命链条,人们除拼命地锻炼身体、细化饮食、加强保健外,还借助宗教和信仰,烧香拜佛,乐善好施。“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为善必昌,为善不昌,是因你祖上有余秧,秧后必昌”……看似虚无缥缈,却已成为民族心灵上的千古定律。
  是的,生命链条上的基因不仅决定着你的生老病死,还捆绑着相貌、体征,甚至习性。“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治得了病,救不了命。”老百姓的俗话自有它的道理。肌肤毛发乃父母所赐。父母高大你才高大,父母漂亮你才漂亮,父母聪明你才聪明。运动员谁不想成为姚明、刘翔,可天分的差异,使人不得不选择放弃。俄罗斯一位潜水员赤身能潜到130米的地方,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用他的话说,自己也怀疑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其实,这是其家族生命链条上特有的潜质。人物一理,杨柳的后代是杨柳,松柏的孩子是松柏。
  基因与遗传构成生命链条的两个方面,基因是遗传的根本,遗传是基因的表现。还是就人类来说吧,其实父母在把身体毛发遗传给下一代的时候,也把智商、性格、品质、耐力乃至奋争精神传承了下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自从女儿出生后,我就发现,她的点点滴滴都是随我的,别人也说是一个再版的“我”。女儿上大学时,曾多次讲起她生活的细节,灵机一动,我写过一首小诗(《遗传》):“我眼小\女儿小眼\我有鼻炎\女儿也有鼻炎\我口重\女儿爱吃咸……我给女儿讲\早晨看到小区大堂里的灯亮着就关掉\女儿对我说\她听到厕所里哗哗响着的水龙头\即使是睡下也要起来拧死\然后是心疼半天。”这或许是对生命链条的思考和探索吧!
  (本文作者为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知名作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