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又富内涵
焦庄村“一路”走向全国文明
2017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整洁的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新建的文化广场歌舞喜庆,白墙红瓦,“中国梦”“二十四孝”彩绘栩栩如生,“颜值”高,又富文明内涵。11月30日,当记者来到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时,这是焦庄村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日前,在公布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焦庄村榜上有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焦庄村的街道宽敞整洁,墙上的宣传画也格外亮眼。
  评上全国文明村,焦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成岗颇感欣慰,十年来村子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十多年前,村里土坯房纵横交错,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不堪。“印象最深的是因为路不好走,农产品往外运输困难,在村头和村内的棉花收购价格能差一毛钱。”张成岗说,他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通过修路也让村里群众看到,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改变村子闭塞落后面貌的决心。
  当初经过规划,村里计划在东西方向修建4条道路,在南北方向修建2条道路,总长度达5000余米,彻底改变焦庄村“无路可走”的困境。为了支持村庄发展,镇政府及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帮助修路。
  记者了解到,焦庄村有280余户人家,人口1300余人。当时修路涉及110多家农户,平房460多间。为赢得村民的支持,村里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带头配合拆迁。“开始的时候以为拆迁难度很大,意外的是,村民们都非常支持,往往是村干部刚进门说明来意,拆迁户立即表示自愿拆房。”张成岗说,当初从4月下旬到6月初,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110家农户自己动手拆除道路规划内的平房。
  路修好了,在区、镇两级的帮助下,村里又建起18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在道路两旁栽植冬青、核桃树,6条道路和86条胡同实行全天候保洁,焦庄村彻底变了样。
硬件设施获群众称赞
精神文明建设彰显村级文明
  今年59岁的张希玲每天上午都要和她的“老伙伴”们在文体广场上跳上那么一段,当天她们练习的曲目为《张灯结彩》。张希玲告诉记者,之前能在村里找块空地都不容易,更别说找地方娱乐了,想都不敢想。
  硬件设施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近年来,焦庄村又开始着手村集体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焦庄村投资近4万元,粉刷墙体五千平方米,绘制宣传画100多幅,涉及中国梦、传统文化、孝亲敬老以及未成年人关爱等内容。
  村里还有一条规定,家里有70岁以上老人的村民,都要将自己如何照顾老人的承诺写上孝亲敬老墙,到年底,村里安排人员逐条检查履行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
  十年前,村民史运莉家遭遇不幸,她的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并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承诺:照顾好年迈的公公婆婆、瘫痪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十年过去了,在村里的帮助和史运莉的坚持努力下,一家人从不幸的梦魇中走了出来。
  以孝亲敬老墙为突破口,焦庄村推进移风易俗,扫除陈规陋习。成立红白理事会,招待标准、时间、程序等一切从快从简。“现在村里婚丧嫁娶,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只要跟红白理事会说一声,就有人按统一标准给大家伙儿操办,省心又省钱。”村民张玉亭说。
合作共赢 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村庄美丽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村“两委”又开始考虑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养殖业、成立合作社是村“两委”研究后的决定。
  今年6月份,经过村“两委”讨论,村里拿出400余亩耕地,成立佳荣土地股份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协议,采取保底加分红的方式,保障入社农户的权益。合作社的400余亩土地,涉及122家农户,为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消除村民疑虑,张成岗和“两委”一班人,逐户登门做工作,掰着手指头给农户算经济账。
  “一家一户耕种,不仅费时费力,种植成本还高,合作社统一耕地、浇水、收割,一亩地能节约成本60多元。”张成岗说,入社农户一亩地能享受950斤小麦、1100斤玉米的保底收成,对于超出部分,还能参与二次分红,可以说是稳赚不赔。合作社刚成立时,“两委”成员集资10万多元,购买农药、化肥、种子。为节约资金,党员干部还到合作社当“义工”,自己动手浇水、耕地。
  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张成岗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扩大合作社规模,争取让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让焦庄村走上共同致富,文明发展的道路!”张成岗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