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父亲
2018年0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绪丽
  前半个小时,我还在商场里四处瞎逛;后半个小时,我已经踏上了回老家的路。不满12周岁的女儿用我平日里教导她的话反问我:“妈妈,你这样子,算不算想一出是一出?”
  想想之前回老家,哪次都是提前打电话给母亲,跟她报备一下我的行踪,也给母亲留出准备的时间,比如准备做哪些好吃的,还有准备我往回带的自家产的菜。可是现在,母亲身在北京帮妹妹照看孩子,只留下父亲一人在家守着老房子,我想不出打电话给父亲应该说些什么,索性直接驱车回老家。
  冬天的阳光,因为温暖,尤显得弥足珍贵。车子刚拐进村子,眼尖的女儿便从村委南墙根下坐成一排晒太阳的村里人中认出了她的姥爷。我凑近那个已经露出老态的男人跟前,摇下车窗,喊了一声:“爸,上车吧!”我看到父亲的眼神愣了一下,紧接着变得明亮起来,有些语无伦次,“你怎么回来了?”看见我想要下车,又道:“别下来了,家去吧,外面冷。”隔着车玻璃,我有些不忍心,“爸,上车一起吧!”父亲难掩脸上的喜色,转过身给他身后一起的那些人摆了摆手,然后拿起马扎往家走,几步就把我们的车甩出老远。
  怪不得人人都说“女人家”三个字,这个家没有了女人来收拾,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到处冷冷清清。我找出抹布蘸着餐洗净把锅台边的厚油腻来回搓了搓,又把碗柜里的碗啊盘子啊全都搬出来洗了一遍。父亲站在我身旁,满怀歉意,“你一回来就拾掇,其实不用全刷的。”言下之意,他平日里常用的碗盘就那么两三个。想想也是,母亲在家时,两人吃饭也有个伴儿,现在父亲一个人在家做饭自己吃,再丰盛的菜也吃不出原来的美味。
  吃完饭,父亲坐在沙发上,与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爸,跟我回城里过冬吧,城里有暖气,小钰也想你。”小钰是我的女儿,是他最疼爱的外孙女。之前妹妹曾多次来电话,想说服父亲去北京陪着母亲一起,甚至还要开车回来接父亲,可父亲坚持不肯离开老房子。这次无论怎样,我还想试试。没想到父亲依旧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家里不冷,冷的话,我可以多烧烧炕,门口劈好的柴火摞了那么多。再怎么说,我也不能把家撂了不是?”
  我还想继续劝劝,寻思寻思,终是没再张嘴。我相信,父亲一定有他坚持的理由。这座看上去有些破旧的老房子,里面不仅装满了父亲与母亲的爱情,也安放了我们姐妹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东屋桌子上的老式台钟,是与母亲结婚时父亲去买的,听说还费了不少周折。女儿小的时候,曾被正点的“当当”声吓哭过几回,后来母亲的睡眠出了状况时,我劝母亲把它换成静音的石英钟,可是母亲始终不肯松口。
  北窗旁边那台可以当做古董的金龙落地电风扇,还是生妹妹那年买的。头些年这个电风扇坏了,扇叶不转了,我先斩后奏地把空调直接买回来了,可母亲硬是逼着我把它给退回去,还安排父亲做了回修理工。最后,那台承载着太多岁月痕迹的金龙电风扇依旧一路凯歌,继续陪伴着父母亲度过许多个炎热的夏天。
  院子西面草屋子的木棱窗上依旧挂着生了锈的大大小小的镰刀,我还记得其中的一把,曾在我用它割麦子时,把我的手割破了皮,流出鲜红的血来。门后的锄、镢和耙子,已经被闲置很久了。如今地里的农活多被机器取代,它们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但父亲还是不舍得扔掉它们。父亲总说,庄稼人就得有庄稼人的把式。父亲还说,看到了它们,也就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其实,像父亲这般,不肯陪着妻子去往城里儿女家,宁肯独自一人守着空落落的老房子的留守父亲,在我们村子里,不在少数。为儿女奔波了一辈子,到了年岁大时,还要为儿女忍受两地分居,留守父亲的苦,又有多少做儿女的能够真心体会?
  从老家回来时,父亲把车子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我不放心,又嘱咐了几句:“吃饭不能凑合,实在不行就去镇上的超市买一些,换换口味。”父亲听后笑道:“行了,别跟你妈妈似的那么唠叨,你们想家了,随时都可以回来。”
  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父亲的坚守。也许,他只是想让我们懂得,那个家,有他在,随时可以收留我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