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8条人行道今年“海绵”改造
总投资1300万元,铺装透水砖25730平方米
2018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威海3月14日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田常力) 按照威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018年环翠区计划投资1300万元,铺装透水砖25730平方米,继续对主城区8条人行道进行“海绵改造”。
  相关情况分别是:
  花园南路人行道改造,位于长征小学北侧,市政府广场西侧,起点庙耩附路,终点高山街,改造面积7284平方米。
  同心路改造,位于塔山小学北侧,起点塔山中路,终点新威路,改造面积3740平方米。
  塔山西路改造,位于塔山宾馆东侧,起点塔山中路,终点塔山宾馆南侧挡土墙。改造面积1366平方米。
  渔港路改造,位于市水利局南侧,起点海滨北路,终点区海渔局门口,增设透水道面积900平方米。
  塔山中路改造,位于北竹岛小学东侧,起点戚家夼路,终点渔港路,改造面积4940平方米。
  塔山中路人行道改造,位于望海园小区东侧,起点胶州路,终点望海街,改造面积5500平方米。
  世昌大道附路改造,位于曙光男科北侧,起点西门木材市场,终点水产市场,改造面积1200平方米。
  南竹岛老年公寓人行道改造,位于南竹岛老年公寓南侧,起点统一南路,终点沧口附路,改造面积800平方米。
  目前,今年首条海绵道路改造——南竹岛老年公寓人行道改造正在安装透水人行道板,工程计划5月底完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海绵城市”定义为,“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俗地讲,“海绵城市”就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