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柿子不感冒
2018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韦钦国
  济南的许多地方流传着“霜降到,柿子俏,吃了柿子不感冒”的谚语,意思是说霜降前后是吃柿子的时节,而且柿子有药用价值,可防治感冒。
  柿子树在济南很常见,山区的田间地头、院落村角、山坡荒岗……到处都能看到,或成片成林,或单棵独立,或三五相伴,高低错落,叶稀果稠,煞是招人。
  济南柿树栽培始于宋代,早年主要集中在玉函山及千佛山一带,以大盒柿而知名,玉函山盛产的磨盘柿就以“个大、汁浓、味美”名闻乡里。
  清代学者王贤仪在《辙环杂录》中记载:“济南城南玉函山中出产各种各样的柿子,十月柿子成熟后乡民到城中发卖,又做成柿饼,成为乡中惟一的出产品。”许多读者有所不知的是,以前千佛山庙会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柿子会”,原因就在于重阳节这天千佛山举办庙会,邻近村民扁担挑着,肩膀扛着,手里提着,小心翼翼地将柿子运至千佛山山路两旁,供游人和赶山会者挑选,卖柿、买柿、品柿的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山会本身。
  柿子营养丰富,含糖量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本草纲目》载“味干易气平,性涩能收,故有健胃涩肠,治咳止血之功”。这与本文开头的那句谚语相互印证。柿叶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人制成了柿叶茶饮用。随着人们对柿子营养价值理解的加深,柿子种植不断蔓延,长清武家乡就有柿树近200万株,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柿子之乡”,素有“绿色武庄,齐鲁柿乡”的美誉,已连续多年举办柿子节。
  以前,每逢十六里河、东八里洼大集,就有不少南部山区的村民提着竹篮或开着三轮车到市区售卖柿子。平日也偶有老人拉着平板车候在小区门口,与市民一边拉呱,一边卖柿子,老人们多半会非常厚道地表示,“先尝后买,不买也不要紧,自家树上结的,不卖掉地上也就‘瞎’了。”
  人们常说,过犹不及,柿子虽好,但食之不能过量,食后不能立即喝开水,亦不能与酸性食品同食,因为柿子中含有鞣质,遇酸可凝结成块而引起“胃结石”。古医书也有:“凡柿同蟹食,令人腹作蟹泻”,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投稿邮箱:
  qlwbhbz@163.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