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确保普查全覆盖 
济宁高新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2018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普查员深入企业查看生产工艺环保设施。
     文/图 本报记者 邓超 
通讯员 于清敏 李丽

  每十年开展一次的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自9月份开始,济宁高新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就已进入全面入户调查阶段,普查工作者根据清查建库的底册安排每天的行程,深入全区已纳入普查的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调查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详细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产排情况,并填报相应报表。截至目前,全区入户审核普查对象报表工作已基本结束。

  深入企业逐一调查
详细核实、登记信息

  日前,在山东宇傲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内,身着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员制服的济宁高新区环保分局污普办副主任朱兵和街道普查员寇天壮正在企业办公室,一一查看企业环评手续和台账记录。
  随后,他们与该公司安全环保负责人冷苏一起进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核实有关污染源普查的信息。在生产车间内,朱兵和寇天壮边听边查看该公司的焊接烟尘收集罩、抛丸布袋式除尘器、危废间等环保设施,并拿出随身携带的污染源普查资料一一进行核实。
  检查中,不仅是生产车间的生产工序,凡是涉及到污染源排放的所有工序项目,朱兵和街道普查员都会反复检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企业上报的材料中每条信息数据都要认真核实,这直接关系到污染源普查信息的真实性。”朱兵说。
  从企业出来,他们又来到了明治医药(山东)有限公司。朱兵、寇天壮首先进入发酵生产车间,了解罐体废气的排放情况。
  “跟我说一下这个排污管道的走向。”刚刚进入发酵车间,朱兵便向旁边的明治医药环保负责人询问,每条排污管线的去向、产生的废气类型、处理措施朱兵和他的同事都要一一问清楚,并详细查看每项生产工艺的废气处理过程。
  记者注意到,作为污染源普查员,像寇天壮一样的普查员随身携带着各类企业资料,包含企业环评批复材料、验收材料、营业执照、各类废气参数数据、危险废物台账记录本等,每家企业都是厚厚的一大摞。等到完成入户普查,离开该公司,已是明月当空。
  “今天下午来的这两家公司规模都比较大,涉及的入户普查信息比较多,所以耗时比较长。”寇天壮说。而像这样的工作,寇天壮和全区62名普查员每天都要深入多家企业逐一入户调查,有时在大型企业一呆就是一天。
各个方面做足“功课”
普查工作开展顺利

  “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是我们污染源普查的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宁高新区环保分局局长李剑表示,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要对全区数以千记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的清查,还要逐一进行入户调查,可谓是一项繁重的工程。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济宁高新区环保分局早早将工作作出统一安排部署,从人员培训、资金统筹、设备保障等各个方面做足了“功课”。
  为保障普查任务的顺利推进,济宁高新区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方案,每月都会对街道的普查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根据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部署针对性工作,将区污染源普查办、街道普查技术骨干、第三方机构技术人员组成审核组,逐家审核普查对象报表的规范性、全面性、合理性和一致性。
  “作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一线人员,普查员记录的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斟酌,确保可信、可查、可追、可考,防止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对症下药。”济宁高新区环保分局污普办主任李丽称,正是出于对普查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早在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之初,济宁高新区就通过严格的选聘流程,精挑细选了62名污染源普查员。
  同时,为保证普查员工作的专业与高效,济宁高新区还围绕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移动源报表制度与技术规定、普查数据审核和处理技术等方面为他们进行了两次全面培训和考试。并针对典型工业企业进行针对性案例分析,培训结束后,还对培训人员进行了现场考核。
  此外,济宁高新区还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同,聘请了第三方机构专业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作为区污普办技术组人员,并通过省、市、区入户调查技术培训,取得了“两员”资格证。第三方机构前期还编制了高新区规划环评,提前了解了高新区污染源基本信息,为入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打下了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