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尽职,医患关系就差不了
2015年12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在一说到医患关系,很多人都在抱怨医疗体制,认为是体制的不健全催生了个人的恶,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对行业形象的影响。如果每一位患者遇到的都是尽职的医生,何愁医患关系不能缓和?
  前天下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国栋在工作时突发心梗,最终抢救无效离世。据了解,事发前蔡国栋身体并不舒服,但仍为了手术中要采用新技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而在事发当天,他要连着做几台手术,病发时还在手术台上。
  听到这个消息,相信人们都会被这位带病工作的医生所感动,并为他的离世感到惋惜。发布这则消息的微博下面有几百位网友留言,要么是请这位医生的亲友节哀,道一声“一路走好”;要么感叹医护人员的辛苦,提醒他们多多保重。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一丝医患关系紧张的影子。就因为一个人的一件事,人们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关爱。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人们对一个群体的认知就来源于这个群体中的个别人,来源于自己所经历或所见到的个别事。那张几名医生手术后躺在走廊里休息的照片,或是医生在小女孩心脏手术前抱着她安慰的画面,带来的不都是一致的点赞吗?对于患者而言,他们不太可能了解医护人员的整体情况,如果自己或亲属不在医院工作,也很难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多数情况下,患者遇到了怎样的医生,这个个体的形象就会扩大为一个群体的形象。
  之所以会有紧张的医患关系,恐怕也与此有关。类似过度治疗、开“大处方”或是对患者爱搭不理等,即便只是个别医生的作为,对患者来说,自然而然地会联系到整个群体。现在一说到紧张的医患关系,很多人都在抱怨医疗体制,认为是体制的不健全催生了个人的恶,却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对行业形象的影响。就像离世前仍在工作的蔡国栋,他留给患者的就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形象。如果每一位患者遇到的都是这样的医生,何愁医患关系不能缓和?
  事实上,不光是医生,道理对于每一个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良好的职业形象离不开每一个从业者的努力,这在有服务性质的行业尤为突出。现在很多人都有感触,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在转变,群众自己在办事时,遇到的公职人员更热情了、更认真了;如果依旧是门难进、脸难看,哪怕只是个别“临时工”行为,怕是也不会有这样的感触。
  眼下,一些领域确实存在矛盾,比如医生和患者,又比如城管和小贩,人们在反思时往往过多地反思体制的因素,而这种思维定势又加剧了群体间的对立情绪。要想彻底解决问题,确实要靠改革、靠制度,但也别忘了好医生、好官员这样的模范带给人们的启示。著名学者崔卫平曾说过,“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把话里的“中国”替换成某个行业,道理也是相通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