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老党员社区中的热心肠
戴桂英:在志愿活动中散发光辉
2016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朱文龙
实 习 生 张 萌 李 敏

  在南山,有人等着他们理发
  在吉祥苑社区,戴桂英和宁波夫妇可是有名的“明星夫妇”,人们都亲切地喊他们“夫妻好人”。
  宁波有门理发的手艺,近十年来,戴桂英和宁波夫妇一直坚持到南部山区,为当地的贫困家庭居民义务理发,工具都是自费买的。虽然二人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是对此仍是乐此不疲。
  “我们第一次去理发的时候,有些老人还拿出钱来给我们,当我们说这是公益的,不要钱的时候,他们都感动得哭了。”戴桂英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进行义务理发时的情景。
  戴桂英夫妇一去南山,就是一整天,为了不给村里的人添麻烦,每次去村里时,夫妻俩都会提前在家调好水饺馅带着,到村里忙活一阵,给大家理完发之后,赶紧擀皮包饺子和农民一起吃,吃完了接着理。
  十年间,农村父老乡亲那种朴实憨厚的劲儿深深地打动了夫妻俩,让他们结交了不少农村朋友。他们跟南部山区的老人们形成了一种默契,有些老人会专门等他们去让他们帮忙理发。有时候他们还会在社区募捐,然后把物资送到南部山区生活比较困难的居民手中。
  爱心绿豆汤,熬了一锅又一锅
  戴桂英平时除了跟丈夫一起去南山义务理发,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参加了社区的舞蹈队,丰富自己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戴桂英夫妇俩住在吉祥苑5号楼,距离居委会非常近,舞蹈队每逢在活动室排练,她都会主动为大家服务。济南的夏天天气闷热,居委会活动室条件又极为有限,为了让排练舞蹈的居民能降温解暑,戴桂英一声不响地就把家里的电风扇搬到活动室,而且还时不时地熬了一锅又一锅绿豆汤,端到活动室给大伙儿喝。看到社区活动室没有健身器材,还主动把自家跑步机搬到了活动室。
  七月一日党员奉献日,戴桂英带领着社区居民为小区清理小广告,居民中有七十多岁的老党员,也有还在上学的孩童。干活的时候他们碰到一个遛狗的居民,质疑他们是在作秀,戴桂英说她当时听到这样的话很生气但是依然干劲十足,她说出现质疑的声音虽然很让人伤心、气愤,但是她依然会坚持下去。
  夫妻双方建了两个志愿队
  自从退休之后,戴桂英就专心带领社区的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其间参加了很多志愿活动。今年,为了规范志愿服务队,便于管理,成立了社区“铸爱接力志愿服务队”,发展了大约四五十人,由她自己担任队长。
  今年三月是学雷锋月,“铸爱接力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去和平路办事处帮老人们理发。有很多老人提前得到消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理发,到的时候都快十一点了。来理发的老人们还主动帮忙维持秩序,让来理发的人不要插队。志愿免费理发几乎成了志愿服务队标志性的志愿活动。
  而戴桂英的丈夫宁波,也建立了一支志愿队伍,名字叫做“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这支志愿服务队以山东省供销公司的离退休干部为骨干,有服务队员10余名,他们中最大的77岁、最小的60岁,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开展义务理发、磨刀、修理菜板、疏通下水道、利用废旧床板木板制作板凳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为辖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在今年年初,“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荣获济南市第四届责任市民的优秀称号。
  如今,宁波和戴桂英夫妻已经成了甸柳社区人尽皆知的“好人组合”。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做好事、做善事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夫妻俩唯一的儿子常年定居在日本,受父母影响也经常帮助当地的留学生以及街坊邻居。
  “儿子随他爸爸,手工活也干得很好,上学那会儿就经常给同学修自行车,现在成家立业了,也是经常帮助街坊邻居,赶上个下雪天他绝对是第一个起来而且把邻居家门前的雪都扫得干干净净的。”戴桂英高兴地说。
  在吉祥苑社区,一提起戴桂英、宁波夫妇,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多年来,他们不求回报,常年为困难的群体服务,并亲手带出了两支志愿服务队,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出了共产党员身上的正能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