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孩子走失的实用妙招
家长应当提高防范意识
2016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朱文龙
    
  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儿童被拐卖。每一个父母看到这个惊心的数字,心中定会滋生无比的痛楚,也不愿意去想象父母和孩子离散带来的不幸是一种怎样场景……面对频发的儿童拐骗事件,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孩子,让他远离这些危险呢?
少带孩子去危险的地方
  人多和单独偏僻的场所是拐骗案发最多的地方,家长一定要提高警觉。
  公园、游乐场、车站、医院、商场、超市等人多的地方是犯罪分子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例如在公园或小区经常有样子和蔼的中年妇女,上前搭讪,夸孩子长得聪明漂亮,伸手要抱孩子,抱起孩子就跑。在商场、超市,父母忙着挑选物品,孩子放在一旁……
  如果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记得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牵的手,不要让孩子脱离父母视线范围。
  2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使用婴儿专用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坐手推车的孩子要系好安全带。
  对于能说话的孩子,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父母不见了,不要哭,先在原地等父母一会儿,然后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背出父母的电话号码,让工作人员帮助找家长。
  父母不要让孩子单独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人烟稀少,犯罪分子很容易下手,直接把孩子带走。家长更不要在这些地方跟孩子玩。 
  “藏猫猫”这类的游戏。如果家里是老人带小孩,也要告诉老人不要单独带孩子到偏僻的地方,防止坏人强抢孩子。
  训练孩子务必抵御外来诱惑
  拐骗者最常用的伎俩就是“诱惑法”,利用孩子单纯、天真、好奇、贪吃的天性,拿一些糖果或者玩具来引诱孩子。在公安部门的统计中显示,儿童拐骗中常见的手法主要有三种:
  权威诱惑法:“小朋友,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某某,她临时有事不能来接你了,让我帮忙带你回去。”拐骗者一般能从孩的衣服,书包上看到孩子的名字,然后叫出孩子的名字,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他前来带孩子回家。这类拐骗一般发生在放学的路上,或者学校门口。
  物质利诱法:“小朋友,在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一起去拿好吗?”拐骗者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爱吃、爱玩的天性,来诱惑孩子。
  带路引路法:“小朋友,你知道去酒店的路怎么走吗?你能不能带我去啊。”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有意引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介绍骗子常用的一些方法,让孩子提高警惕,抵御外界的一切诱惑。对于类似“带路”的要求,为保护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同时又避免可能受到的伤害,家长可引导孩子用指路法帮助他人。
  告诉孩子:独处时,不要理睬陌生人
  要预防危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危险。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打交道。”但是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要与外界打交道,谁是好人、坏人?谁是陌生人、熟人?我们成人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尚且不能准确地判断,更不要说一个孩子,特别是3-4岁的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可能不离开家长的视线,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如何去与陌生人打交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应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明确告诉孩子:接受别人礼物的时候,首先要征得家长的同意,如果家长不在身边,不要接受任何人的礼物和请求。自己一个独处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要跟着陌生人离开。
  让孩子务必牢记家人的电话号码
  在孩子长到会说话的年龄时,父母就要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电话号码,方便寻求帮助。例如,在游乐场,孩子与父母不小心走失了,如果孩子记得住家长电话号码,就多了很多与父母联系上的机会。所以教孩子记住家长的电话号码非常必要。
  告诉孩子,遇到危险求助军警
  我们很多的家长缺乏这种安全意识,认为孩子年龄小,能懂什么呀?其实不然,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虽然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有限,但是也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训练。平时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图片说明、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和讨论,让孩子学会思考、提高判断能力,告诉孩子遇到危险,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其次要知道怎么求救。告诉孩子在外遇到危险时,真正能帮助他的人是警察和解放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保安和警察的区别,以防孩子将其混淆。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给孩子介绍相关的常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