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聚焦“高层次人才”
建议制定省级层面帮扶政策
2017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尤其在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人才更是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12日,省政协召开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界别协商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才1477万余人,但人才大而不强,分布不均,人才工作还存在平台不多等问题,缺乏“大师级”人才。

  本报记者 陈玮     

山东人才
占总人数一成多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才1477万余人,占人口总量的10.9%。2016至2017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6人,共计205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专家79人,共计113人。
  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2012年以来,共遴选泰山学者549名,泰山学者领军人才354名。2011年至2015年间,全省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共登记科技成果户数量12996项,国家科技奖励146项。先后搭建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和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等国字号开发平台。
有的高校每年专利
不足一成转化

  虽然山东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我省高层次人才还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全省人才总量比较大,但能够跻身全球、全国前沿的“大师级”人才还比较稀缺。从数量上看,我省现共有住鲁院士45人,而在江苏省,仅南京大学就有院士32人,驻浙江省的浙江大学有院士38人,分别接近我省院士总量。从全省高层次人才的年龄、专业领域看,结构不合理不优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青岛市的26名院士中,有19人是海洋专业领域,平均年龄77.6岁,绝大多数超过了科研创新的黄金期。
  此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还存在平台不多,“红利”不大的问题。从承载平台来看,截至2016年底,山东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4692家,广东省则达到了19857家,在人才市场发育方面,我省众多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转化,有一所重点高校,每年专利约有300至400项,但实现成果转化的仅30项左右,不足10%。在发明专利方面,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我省均无一家。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环境方面,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只注重引进,不注重实用,比如有些地方大中专毕业生新考录公务员可以分到廉租房、周转房,而新引进的博士、博士后则无房可分。
人才引得好
也要有奖励

  怎样能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呢?
  在会上,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都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省政协委员中共、特邀界别活动组建议,对于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并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的部门、地区和个人,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使用上及时给予倾斜。
  此外,省政协委员提出,可设立我省产学研转向孵化启动基金,定期召开产学研对接大会,推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人才引进的精准度上,建议对境外人才和年龄较大的人才,根据本人意愿柔性引进、项目引进的方式,激励来我省创业。制定出台省级层面有含金量的帮扶政策,鼓励各地市积极作为,力争3至5年内,各地市都拥有一批一流高校分校和科研院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