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脱”的姿态点赞
2018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两天,滨州市高新区一对祖孙的遭遇让不少人唏嘘不已。7月27日傍晚,奶奶从幼儿园接上孙子,雨中步行回家。走着走着,路面突然塌陷,两人猝不及防跌落坑中,被冲进城市雨水管网,不幸身亡。转眼之间,天伦之乐“跌落”为一出撕心裂肺的家庭悲剧。令人颇感安慰的是,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滨州市高新区直面现实,以“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脱”的姿态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与行动力。
  根据相关报道,事发之后,滨州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建设、公安等单位200余人,调用挖掘机8台、船只2艘、拦截网10张参与搜救。面对骤然而起的舆情,滨州市高新区果断地通过官微等公共传播途径实施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通报这起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还及时拿出了初步解决方案,以看得见的“补偿”抚慰死者家属的伤痛,回应社会关切。尽管事故中的祖孙二人最终没能幸免于难,但是死者家属和群众会看到有关部门的努力和作为。事故之后,积极作为就是对舆情的最好回应。
  当然,回应不止于此。“拿出一份责任认定书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死者家属的这种要求在情理之中。滨州市高新区给出的答复是,“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回避、不掩盖、不推脱,认真分析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给死者家属及社会各界合理合法的交代。”就舆情应对而言,这段话也没有太多技巧,但是效果却是很好的。在对死者表示了“沉痛和伤感”之后,“合理合法的交代”其实正是死者家属和公众的最大期待,而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处理类似事故时总有一种“只要花钱就能摆平”的思维误区,结果适得其反。
  一桩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必然会成为重大的社会关切,乃至引发舆情,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何应对这种关切,对有关部门来说是个考验,滨州市高新区的积极作为和答复具有样本价值。“给家属及社会合理合法交代”看上去也只是应对舆情的规定动作,但是对一些地方和部门来说“知易行难”。确实有一些地方或部门,面对由重大社会关切引发的汹汹舆情,不是积极作为和直面舆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若无其事地回避、千方百计地掩盖和推脱。基于权力的傲慢,一些人更习惯于相信,即便应对不当,舆情也是可控的——可以回避,可以掩盖,可以推脱。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或部门的应对已经不能说服和感动群众。这种极其难看的应对姿态不仅无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反而因为漫不经心激化了舆情,损害了相关地方或有关部门应有的形象与公信力。
  2016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对有关部门来说,这样的“警示”确实有必要经常翻出来看看,只有真学深学、入脑入心,才会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正确应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