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不文明,拍照上传能解决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济宁创城工作常态化
2018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陈鸿儒 组版:曾彦红 校对:朱熔均
专题
T18
  礼让斑马线,让这座城市更文明。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报记者 汪泷 见习记者 周慧娇 通讯员 张智麒

  今年,济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全面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标创建,全力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全力推进创城工作。

  志愿者们在街头上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济宁文明随手拍
人人都能当监督员

  9月17日,由济宁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办公室主办的“济宁文明随手拍”微信平台互动活动,走进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和济宁市中医院。活动以文明创城为宗旨,普及推广文明“随手拍”,鼓励市民参与监督。
  17日一大早,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文化广场上,不少附近居民聚集在此,人手一份“济宁文明随手拍微信平台使用手册”,细细品读。活动中,在文明志愿者指导下,居民们掏出手机进行现场操作。“这个‘随手拍’微信平台不仅可以分享文明行为,而且可以将自己看到的随手丢垃圾、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及时拍照上传,实在太方便了。”居民高中霞称赞说。
  记者注意到,现场还有工作人员免费进行垃圾分类和制作环保酵素的讲解,“将我们日常坏掉的蔬菜水果收集,加入水和红糖就可以制作环保酵素,喷在家里可以去除污垢、怪味、霉菌等。”环保公司负责人刘洪远说。“这样就太好了,平日里一些坏了的蔬菜水果只能扔掉,现在做成酵素,即环保又不浪费,一举两得。”居民李阿姨为这样的行为点赞。
  “‘济宁文明随手拍’微信平台,给市民提供了反映问题的渠道,将市民所拍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整改,让人人都参与到创城中来。”济宁市文明办副主任巫原表示,“随手拍”上线以来,已有关注用户9033人,收到群众上传的文明瞬间499条,反映问题4781条,处置4399条,办结率92%以上。
创城工作常态化
发现问题当场督办

  济宁围绕创城实施了“九大提升行动”,即市民素质、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农贸市场、社区管理服务提升行动。
  同时,开展“十二项专项整治”,即城区车辆乱停乱放、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户外广告、公共厕所、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公交车出租车规范服务、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志愿服务、校园周边环境、网吧市场规范管理、社区小区环境秩序专项整治。
  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改,各区和市直单位先后梳理重点问题971个,已解决682个,对146个易反复问题进行持续整改。指挥部对测评点位进行地毯式排查,共发现问题3377个,已解决3225个。
  在实施了网格化和“路长制”管理之后,把主城区划为30个网格(兖州区单独划分网格34个),242个市直单位、182个区属单位包保10条街道、122个社区(村)。374个市级文明单位包保城区主次干道的386个路段,区级文明单位包保背街小巷,解决基础设施、环境秩序、宣传氛围、文明行为等问题。
  为了把创城工作落实到位,济宁严格督导考评,推动创城管理常态化,通过进行日常性督导,发现问题当场督办。目前,已累计给市直单位或各区下发督办单419份,督办问题6771个,整改6698个。与此同时,组织媒体对不文明行为、创城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持续跟踪监督,曝光问题120余条次,督办解决48个。
  此外,还成立了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市民文明巡访团,开展创城巡查、文明劝导、收集社情民意工作。此外,又聘请了第三方每月进行一次模拟测评,反馈存在问题,媒体公布结果。
  城区道路上的鲜花护栏。
  南池夜景。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