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在一起,不负众望
2018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温涛          

  几位媒体和旅游圈的好友一起吃饭,那天恰逢新组建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吃饭的旅游餐厅汇集天南海北的美食,菜单天天换,每天都不同。餐厅是一帮热爱旅游的“驴友”一起开的,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泉城广场的美景就在眼前。而在座的各位好友,不是喜欢旅游,就是从事旅游有关的工作,所以,话题自然也落到了文化、旅游上。
  大家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是,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有山有湖有泉,宛若江南,但此前在全国并算不上热点。这几年,城市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大,看点也多了,加上抖音等网络手段的助推,济南一下子成了网红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时代,一个城市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因素,不再仅限于有名气的风景名胜,而是那些体现城市生活和原生态的一些细节、草根。比如前一阵宽厚里网上大红,很多外地游客就是冲着连音社露天演出去的。放在以前谁能想到,两个年轻的街头歌手竟然成了济南旅游的名片了呢。
  而真正体现地方传统和文化的内容,对年轻人而言其实也颇具吸引力。阿珍此前一直负责省旅发委公号和抖音号的运营,她给我们看了一段抖音视频,内容是博山琉璃工匠制作琉璃卡通小猪的过程,这个视频阅读量近1000万,点赞量就有40多万。有数千人在视频下留言,表示出强烈的购买意向。博山的琉璃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当地现在还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短短几秒钟的制作过程,就有这么大的传播影响力,恐怕也是超乎拍摄者和制作者意料的。
  类似的一些展示海滨渔家民俗的小视频,也有几百万的点击量。在电视台工作的文静补充说,她之前参加过一次开海节的直播,渔民们嘹亮的号子,至今难忘。这种原生态的民俗,代代相传,真正到了现场,感受更震撼,这是文化的力量。
  作为创意人的木影,对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也更能感受到这种力量。他和他的团队接手的旅游部门“好客之道”拍摄项目基本杀青,5个月前开始负责济南百花洲壹号院的运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只是单纯的参观游览,很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而如果过度商业化,又会破坏总体的氛围,周庄、丽江都有前车之鉴。木影选择了与商业保持距离,把这里打造成了东方美学空间。
  在他看来,文化是一道光,壹号院则是一个链接这些文化传承者、传播者等的平台。同时,他也在尝试将壹号院打造成一些知名商业品牌的展示平台,并将商业运作得来的资金,反哺壹号院的文化伙伴们,让他们继续梦想,没有后顾之忧,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朋友们的一番交流,让我对旅游和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触。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何烹出一道文化味十足的旅游大餐,或者说,如何让游客在旅途中充分甚至超乎预想地领略和体验当地文化,乐而忘返,欲罢不能,既是一门大学问,又是一个新课题。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从系统思维、内容挖掘、项目运营、品牌传播等各环节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一定不会辜负“诗和远方”的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