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坚持剪报20余年,整理成册超500本
2018年11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82岁的侯启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6年退休后,侯启林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学习,每天读报,通过用心的剪贴、分类、装订,整理成册五百多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民间“档案馆”。10月25日,侯启林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侯启林老人向记者展示自己整理的剪报册 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潘世金

实习生 徐丽环     

年轻时发表多篇论文
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

  1936年出生的侯启林今年已经82岁,1961年于山东交通专科学校(今山东交通学院)毕业后便留校工作,30多年来主要从事汽车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从年轻时,侯启林就爱读书、爱思考,所写的论文《成人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被收录于《中国科教论文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等,侯启林本人也入选《二十一世纪人才库》。
  几十年来热爱学习、坚持学习,侯启林已经将学习作为每天生活的必修课。1996年退休后,他找到了新的学习方式:看报剪报,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几年。
  6日,记者走进侯启林老先生的卧室,一排排剪报册整齐地放在书柜中,书脊上贴着序号。“我每天早上8点半到10点、下午两点半到四点的时间进行看报、剪报,有时休息半小时后还会继续剪报,每天都写一个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感觉非常充实。”侯启林说。
齐鲁晚报忠实粉丝
剪报册涉及20大类

  作为齐鲁晚报的忠实粉丝,侯启林表示剪报册的内容多是从齐鲁晚报上剪下来的。
  “退休之前学校专门订阅了齐鲁晚报,我每天都会看。退休之后我特意订阅了齐鲁晚报,齐鲁晚报讲的是山东发生的大小事,还有今日济南板块,读报让我对咱济南有了更多了解。”侯启林说,最初自己是读报纸,后来就开始剪报、贴报,整理成册。为了便于查找和阅读,还建立了档案目录,有总序号、分序号、分类内容和时间等,并且会把每本册子的内容概要写在封面上。
  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寻常百姓生活,厚厚的剪报册,每一页都是侯启林用剪刀仔细地裁开,精心粘贴在一起,每本剪报册上都包上了书皮,许多珍贵的资料展现在眼前,让人感动不已。
  20多年来,侯启林共整理了综合类、政治类、科技类、教育类等20大类;为了方便阅读,他还特意整理了红色记忆、亚洲杯等32类专题档案。“现在看报、剪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侯启林说。
十几年如一日
整理500多本剪报册

  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侯启林关心国家大事,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将国家的发展壮大、人民美好生活的变迁等珍贵的历史资料保留下来,建立了民间“档案馆”。据老先生介绍,目前已经整理了500余册。
  山东交通学院党委曾在学院为侯启林举办专题展览,前来参观展览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不但热爱看报剪报,侯启林还特别关注国家大事和人民生活的变迁。作为退休老支部的党总支副书记,他不仅自己学习,还带动其他党员学习。
  在交谈中,侯启林经常说,老了嘛,应该找一些事情做,充实自己的生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0月25日,侯启林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并在天桥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获得了荣誉证书。“侯启林老人人老心不老,他身上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情怀令人敬佩;这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的精神同样值得年轻人学习。”天桥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侯桂霞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