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暖闻

A05版:壹读·互动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壹读·济南

A08版:壹读·关注

A09版:壹读

A10版:产经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财经

A13版:文娱·综合

A14版:人文周刊

A15版:青未了·人文

A16版:乐动·篮球

E01版:今日济阳

E02版:特刊

E03版:今日济阳

E04版:特刊

E05版:特刊

E06版:特刊

E07版:今日济阳·特刊

E08版:新闻·城事

E09版:今日章丘

E10版:新闻·主打

E11版:新闻·城事

E12版:新闻·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2版:今日潍坊·社会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主打

N03版:今日德州·财经

N04版:今日德州·专版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P05版:今日菏泽

P0607版:今日菏泽

P08版:今日菏泽

P09版:今日菏泽

P10版:今日菏泽

P11版:今日菏泽

P12版:今日菏泽

Q01版:今日青岛·关注

Q0203版:今日青岛·专题

Q04版:今日青岛·关注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巡城

Y03版:今日淄博·专题报道

Y04版:今日淄博·教育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新闻

Z03版:金融

Z04版:新闻

老相册里“淘”出的影像史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0日
  最近一两年AI修复上色技术的不断完善,让许多湮没在浩瀚历史中的黑白老照片重新焕发了彩色“青春”。最近哔哩哔哩视频网站发布了《一个中国人连续62年的影像史上色》的视频,将62年拍下62张照片的“拍照帝”叶景吕的老相册复原成了彩色场景,让人更直观感受影像所形成的历史。
  私人照片相册,作为怀旧与记忆的载体,本为家庭观看的私密物件。但有些老相册出于种种原因流传到了社会,被有心人“淘”到之后,完全可以从中解读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在处理好授权的前提下,这些相片为我们打开了照亮过去的那一盏明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頔

62张照片
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

  从1907年开始,福州人叶景吕每年去照相馆拍摄一张肖像,一直持续到1968年。在大部分年份里,叶景吕采取一年站姿、一年坐姿交替轮换的拍摄方式,一直持续了几十年。2018年8月,这些照片汇编为《一站一坐一生》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呈现出了一部跨越晚清、民国、新中国的个人影像史。
  最近一两年AI修复上色技术的不断完善,让这些黑白老照片重新焕发了彩色“青春”。最近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个中国人连续62年的影像史上色》的视频,将这些叶景吕在不同年代留下的照片复原成了彩色场景,并连缀为视频,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影像所形成的历史。
  叶景吕,明皇室朱聿键之后,1646年,朱聿键南明政权在福州被灭后,家族部分成员改姓叶,隐匿坊间。1881年,叶景吕出生于福州,1896到1901年,跟随舅公——大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在伦敦英国公使馆工作五年,1901年返回福州。在英国的五年里,叶景吕接触到基督教,并爱上当时流行于西方社会的摄影术,因此有了每年拍照的后话。回国后他在罗丰禄家族的当铺和茶叶店任职,直到1937年罗家生意破产。晚年他居家颐养,闲玩古董、邮票,1968年因病去世。
  装满这些照片的老相册本是家族私人物品,能够办展出书,及至复原为彩色视频,成为一部被公众广为熟知的影像史,这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2007年9月,老照片收藏家仝冰雪接到一个出售老照片的电话。三年前,他创办了在线“中国摄影博物馆”和“中国老照片”网,声明高价收购珍品,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电话,一开始也没太在意。打来电话的是福州一个旧书店老板,说自己从收破烂的人手里得到一本老相册,是从福州老城区“三坊七巷”流出来的,还说已经把照片发到了一个收藏网站上,要他去看够不够珍贵。
  这是一个人连续62年的留影,从1907到1968年,整整62张,全部在照相馆拍摄,而且每张照片下面都有此人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年龄以及家庭、国家当年发生的大事。其实旧书店老板给他打电话前,已经把照片挂在淘宝网上叫卖了一段时间,虽然有人关注,但由于开价太高,一直没有成交。
  仝冰雪仔细查看了网络上传的照片,这种持续多年的影像史十分少见,于是决定高价收购。拿到老相册那天晚上,仝冰雪戴上白手套翻看了几十遍,旁边看电视的妻子还以为他走火入魔了。验看实物证明了他的判断没错:除了一张之外,所有都是银盐纸基照片,相纸也符合每个时代的发展特点。照片和相册之间的粘贴痕迹、污渍程度一致,不存在后期粘贴的可能。
  如同考古学家考辨出土器物一样,仝冰雪对这套老照片也进行了详细的查验。他仔细辨别了照片主人每一年的容貌,尤其是面部的细微变化,看是否有面部衰老的跳跃或反复,来确定是否存在肖像的时间顺序有错位或重复。跳跃和反复都被否定了,每一张肖像中的面部,从中年的成熟走向晚年的沧桑是平缓的,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再仔细观察,几乎所有照相馆的背景都是不同的,道具也不同,从侧面更加印证了每一张照片拍摄的年代是不一样的,这也基本排除了相册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确定了老照片的真实性之后,后续的研究考证工作更为重要。是什么样的人,才做得到用这么特殊的方式,在62年里不间断地记录自己的生活面貌?相册里只透露出零散的信息:有一张照片题了“景吕先生”4个字,从一些纪念照下的说明可以知道此人出生于1881年10月6日,夫人名叫倪淑玉。多数照片注明是在福州时代照相馆和艺光照相馆拍摄,所以他应当生活在福州。此外,相册里的第一张照片是1901年在伦敦所拍,那么他肯定有过出洋的经历,在那个还留辫子的时代,有机会出国的人是极少见的。
  网络上没有搜索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仝冰雪又跑到国家图书馆查阅《福州名人故居》、《二十世纪福州名人墨迹》、《近代福州名人》等资料,还是没有任何叫“景吕”的人。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求助福州当地媒体,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老相册主人在1968年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以及他1966年和夫人纪念钻石婚的合影,用电子邮件发给了《福建日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2007年11月6日,《福州日报》登了《珍贵老照片 急寻知情人》的文章。见报当天,报社接到了一位名叫叶林的人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们要找的人是他的爷爷叶景吕。这一年叶林在搬家时,不慎把这本相册遗失。
  通过对叶景吕后人的采访和相关研究,仝冰雪逐步梳理出了叶景吕本人和老相册背后诸多的时代故事,之后,在国内外多个地方巡回展出并集结出书。
五十年的
一部银行职员相册

  私人照片相册,作为怀旧与记忆的载体,本为家庭观看的私密物件。但有些老相册出于种种原因流传到了社会,被有心人“淘”到之后,完全可以从中解读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在处理好授权的前提下,这些相片为我们打开了照亮过去的那一盏明灯。
  从老照片里考察影像史,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里有不少案例。比如第108辑《老照片》发布的《活着:一部银行职员的相册》一文,就是作者李宾对自己“淘”到的一份老相册藏品的解读。
  在整本相册中,只有一张一寸证件照片的背后写有相册主人的姓名——阎俊山。李宾如福尔摩斯般反反复复翻阅它、琢磨它,根据背面的拍摄日期,经历了假设、推理、否定、确定的种种过程,拼凑出了这部相册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他早年就职于民国上海金城银行,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他步入职场,为资本家效力;经历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员工;再到改革开放,光荣退休颐养天年。这本相册跨度五十多年,完整地记录了他的个人影像史。
  从一张张老照片里,可以回味阎俊山的人生之路。上世纪40年代,阎俊山穿着制服在工作场所的留影(图①),可见当时银行员工也是制服一族。据资料显示,金城银行在上海共有七家办事处,其影响力在民族资本中还是名列前茅的。还有一张照片(图②),阎俊山推着自行车,载着一双儿女,透露着银行白领生活的惬意,别小看那辆自行车,那是整车进口货,可见当时银行职员的不菲收入。新中国成立后,已步入而立之年的阎俊山,文艺范不减,在工会组织的文艺活动中常登台表演,留下一张张鲜活的舞台照(图④)。1952年12月,上海60家合营银行和私营银行实行统一的公私合营,阎俊山有了一份新的稳定而普通的工作——国营银行职工,春天他还和同事们一起带着孩子外出踏青留影(图⑥)。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休的阎俊山过着含饴弄孙的平静生活,和小孙子的合影(图⑤)显得幸福又充满活力。
  作为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走入职场的上海男儿,只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大爱,也没有大恨,更没有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活着”,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爱自己,爱生活,爱家人,爱拍照,仅此而已。然而,几十年之后,经过李宾这样研究者的推理复盘,这些个人的影像记录,也成为了时代的载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