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给大棚内的小番茄修剪枝蔓。
在德州市庆云县尚堂镇水发航天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其中一个大棚占地107亩,这是2017年亚洲单体最大的温室大棚。6月2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这个产业园是水发集团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示范园区,去年年产值达到了五千万元。”山东水发航天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祥说。自2017年产业园落地庆云县以来,这里走出了一条民富、村强、产业兴的绿色小康路。
文/片 记者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马俊良 杨安 高倩
助推传统农业转型
6月22日,骄阳似火,室外高温,大棚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走进智能化的玻璃温室大棚,首先闻到一股酸酸甜甜西红柿味,放眼望去,如红宝石般的西红柿缀满枝头。记者拿起一颗西红柿,咬一口,新鲜饱满的果实汁水多多,满口的酸甜。
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这里的西红柿栽在营养袋里,靠营养液无土栽培,沿着牵引绳往上生长,足有两层楼高。“我们的蔬菜生长脱离了土壤,通过智能温室+物联网技术,使用有机肥,采用物理方法、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不仅摆脱了地域和时令限制,还杜绝了污染,产品稳定且可观。经过采摘、分拣、打包等步骤,贴上‘绿色有机’标签,远销上海、福建、杭州等地。”翟玉祥说,“这一个大棚,每天西红柿产量在12吨到15吨之间。”
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庆云县拥有良好的种植基础,但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农产品附加值低,迫切需要转型。庆云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与水发集团共同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推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如今,在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区域二三产业向园区集聚,水发·渤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应运而生。“交易中心2021年6月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成85%,预计在今年10月份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直接带动5000人、间接带动10万人就业。”翟玉祥说。
建设美丽乡村
“自从产业园投产后,尚堂群众真正从土地解放了出来,有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与此同时,还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并且,把村里的零散土地全部利用起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在尚堂镇人大主席刘向荣眼中,产业园的到来给尚堂镇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依托项目入驻和村‘两委’的努力,尚堂镇共打造了10个省级美丽乡村和7个县级美丽乡村。”
尚堂镇菜张村和水发航天现代农业产业园比邻而居,村里流转土地1000亩,从此,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庄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如今已成为省级美丽乡村。走进菜张村,一条硬化路贯穿全村,一栋栋住宅错落有致,两边的墙绘以农耕文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淳朴自然的农耕场景;道路花砖、新修的排水沟、太阳能节能路灯,村庄干净整洁,“颜值”迅速提升。
“菜张村有2063人,土里刨食太难了,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村里老龄化严重,老人种地困难,土地闲置的很多。产业园建成后,由于用工很多,不少人又回来了,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而且村集体经济增加,我们把这些收入用来建设村庄,给老人发些福利。”菜张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福磊告诉记者,产业园把菜张村的村风村貌、环境卫生、经济收入都带动起来了。
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推动产业兴旺,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更富裕。水发航天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方圆10公里的村庄,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需求。
今年42岁的薛海霞是尚堂镇北王村人。2018年,她成为产业园的一名工人。“我家距离这里也就两三里路,每天的工作也不累,不耽误照顾孩子,一个月还有三千多块的工资,我很满意。”薛海霞告诉记者,自己最小的孩子仍在上幼儿园,没办法外出工作,照顾孩子、打理家里的4亩多地是她多年来的生活,全家的压力都压在在天津打工的丈夫肩上,“以前根本攒不下钱,现在我的工资足够家里的支出,我对象赚的钱就能攒下来了”。
采访当天,产业园里正在进行一场招聘,几名研究生、本科生拿着简历在等待面试。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产业园不仅吸引了更多高学历人才回乡,还为乡村振兴储备了“土专家”“田秀才”,大家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刘秀清是菜张村人,2000年在德州农校毕业,2018年3月份,刘秀清来到产业园担任技术员。虽然和她以前学的专业对口,然而从没有和无土栽培打过交道的她在入职之初犯了难,肥水配比、病虫害防治、温度湿度控制等等,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
“公司请来了荷兰专家,跟着他学到了不少知识。”刘秀清说。一年的时间,刘秀清从一名无土栽培的“小白”成长为现代农业的“行家里手”。如今,她管理着40多名工人,带领他们利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