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0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2001年2月,当选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在耶路撒冷旧城内的哭墙边祈祷。 (资料片) | | ◤1月11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的谢巴赫医疗中心,吉拉德(中)宣布其父亲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去世的消息。 新华/美联 |
|
本报综合新华社1月11日消息 以色列谢巴赫医疗中心下属的康复医院主任诺伊11日宣布,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在中风昏迷8年后,当天大约14时在医院去世,享年85岁。“他走了。他决定走了!”沙龙的儿子吉拉德11日在医院对记者们说。 诺伊说,沙龙昏迷期间“有最小程度的意识,并保持与他的家人和医护人员某种最小程度上的非语言交流能力”。新年伊始,沙龙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包括肾脏和肺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自1月9日起,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多器官功能衰竭。诺伊说,在沙龙最后的时间,他的亲人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色列政府将为沙龙举行国葬。他的遗体将安放在以色列议会大厦供凭吊。葬礼将在沙龙在以色列内盖夫拥有的农场举行。他将与第二任妻子莉莉葬在一起,后者在2000年因癌症去世。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发表声明说:“整个以色列都在为沙龙的去世而垂首悲痛。”他说,沙龙年轻时是为以色列安全而斗争的勇士和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在他脱下军装之后,他在以色列政府担任包括总理等多个职务,继续为以色列服务。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也对沙龙去世表示哀悼。他在声明中称赞沙龙“是一名勇敢的士兵和无畏的政治家,为巩固以色列安全做出了许多贡献”。“今天(11日),他打输了最后一仗。”佩雷斯说。 相反,巴勒斯坦人对这名宿敌之死感到高兴。路透社援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言人泽尔希的话报道:“这个暴君不在了,我们对胜利更有信心。这名罪犯的双手沾满了我们人民和领导人的鲜血。他死了,我们的人民兴奋不已。”另一名哈马斯发言人巴达维说,沙龙留给巴勒斯坦人的记忆只有“痛苦、鲜血、折磨、背井离乡和罪恶”,他应该“下地狱”。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高级官员拉吉布认定沙龙下令暗杀了巴勒斯坦国前总统阿拉法特,是“罪犯”,应该被送上国际刑事法庭。德新社报道,沙龙死后,黎巴嫩一处巴勒斯坦难民营中,巴勒斯坦人朝天开枪庆祝。 据新华社 他差一点被人们牢记 2006年1月,沙龙再度中风入院后,我在哈达萨医院外采访,一名以色列同行跟我说:“如果沙龙这次能离开人世,他是幸运的!” 我哑口无言。 “沙龙正处在政治生涯的顶峰,如果这时去世了,全世界的很多领导人可能都会来参加他的葬礼,他也将永远被人们牢记。可如果他变成植物人,在家里躺两年再去世,我想那时候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这名记者解释说。 寥寥数语,让人回味良久。 ——新华社前驻耶路撒冷记者魏建华(任期2004年-2006年) 中东呼唤 新一代的 和平勇者 昏迷8年后,中东政坛的传奇人物——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终于走到人生尽头。英雄还是屠夫?推土机还是和平鸽?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答案。但中风倒下前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让晚年沙龙实现了从狭隘鹰派人物到理性政治家的转变。令人唏嘘的是,他的转变似乎太晚,命运没能给他足够的时间。 沙龙的名声,与战场和杀戮相连。他是公认的鹰派,参与创建了以色列保守政党利库德集团,在无数次和谈中扮演过激烈的反对者角色;他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在以色列人眼中最凶险的“赎罪日战争”里挥师南下,扭转战局;他也被称为“麻烦制造者”,2000年正是他闯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挑衅,才引发数年惨烈的巴以冲突。 二战后的中东,最不缺的就是战争。以色列看似赢得历次战争,却注定无法征服阿拉伯世界,更无法凭武力实现和平。2001年出任总理后,沙龙一度试图以铁腕镇压巴勒斯坦人的反抗。他定点清除了哈马斯领导人亚辛及其继任者兰提西;将阿拉法特困在拉姆安拉的残破府邸直至后者悲愤离世;在约旦河西岸建起高大而壁垒森严的隔离墙,但他始终无法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以暴易暴带来的是巴勒斯坦人前仆后继的自杀式攻击。 戎马一生的沙龙,晚年终于认识到,与巴勒斯坦言和,是确保以色列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由此,在执政的最后两年,沙龙疾速向和平的勇敢推动者转变——他下令将加沙21个犹太人定居点尽数撤除,粉碎了极右翼犹太人的“大以色列”迷梦。为此,他不惜退出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另起炉灶组建前进党,改写了以色列政治版图。 晚年的转变,展现了沙龙的过人之处——善战,但不迷信武力;强硬,但不固步自封;鲁莽,但不乏远见。或许正因亲历战争的残酷,才能具有如此坚定的媾和决心。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有句名言:“我是一个经历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晚年沙龙,有着类似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沙龙追求的和平,前提是充分保证以色列的利益,尽管很多条件尚无法让阿拉伯世界接受,但他毕竟打算迈出和平谈判的艰难一步。而且在以色列,作为家喻户晓的传奇将军和国家英雄,他更能说服民众接受“痛苦的让步”。因此,沙龙被当时的以色列和西方舆论认为是最佳的和平缔造者。 但最难防的敌人,却是时间。2005年底,当沙龙准备开启“痛苦的和平”时首次中风,自2006年第二次中风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对一个矢志实现和平的勇者来说,无疑是人生的悲剧。悲哉,沙龙,壮志未酬! 在中东这块土地,和平需要诚意,更需要敢于妥协、当机立断的推动者。晚年沙龙的转变让人称道,奈何太晚,中东只能期待新的和平勇者。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