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促销商品提防跌进“陷阱”
2014年0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提价后再打折
  在促销时,部分商场会出现商品标价比平时高出许多的现象。“元旦的时候我买了4包促销装大枣,标出的原价是86元,促销价是39.8元,觉得很划算就一口气买了4包,现在去看的时候,促销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以前标出的86元的原价竟然变成了58元”。市民郭女士说。因此,购买打折商品最好货比三家,理性购物。
  2、捆绑促销即将过期产品
  部分商场促销时,即将过期的产品往往不会特别标注出,这种现象在时鲜商品促销时尤为明显。奶类制品促销时,平时买一瓶酸奶的价格可以买到两瓶甚至更多的酸奶。这其中,就不难发现,捆绑促销的酸奶,往往有至少一瓶是即将过期的。“要是离保质期久一点还好,怕的就是买到还有一两天就过期的东西。”正在选购促销酸奶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3、限时限量特销
  “一时贪便宜,买了两包‘无肉桂圆’,促销专员告诉我说桂圆质量很好,只做两天促销。一听还有时间限制,10.8元一包也确实不贵,除了比一般桂圆小点也看不出别的,就一次买了两包。回家打开包装吃桂圆的时候,才发现外壳非常厚,而且桂圆肉都干了,几乎成了‘无肉桂圆’。”有市民反映说,正因为自己缺乏生活经验,一时贪便宜,买了根本不值这个钱的商品,也因此感到非常恼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