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船缝中楔入麻料是修船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本报记者 彭彦伟
马上就要开海了,日照的渔民们都在忙些什么呢?24日,记者来到大泉沟码头,到那里一探究竟。
离码头还挺远,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渔民们在修补渔船。常年出海,船上难免出现渗水的缝隙,修船匠找来麻料,用凿子一点点塞进缝里,然后用专门的泥料涂抹。据介绍,晒干后,就渗不进去水了。由于专业的修船匠并不多,所以很多船住只能排队维修,有些船在9月1日开海当天还不一定能修好。
十多条船停在码头里,船主们在中间来回穿梭,因为都是一些长年一起出海的兄弟,彼此间也都相互帮衬着。虽然忙碌,但大家并不无聊,玩笑声不绝于耳。
刘先生今年41岁,是前滩西村的一名渔民,从18岁开始出海,至今已有23年。说到出海,刘先生坦言一年不如一年。三个月的春季捕鱼,他雇了一个人,每天人工费是400元,而出一天的油钱就在400元左右,再加上渔具等费用,平均每天的费用在一千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我自己的人工费。”刘先生说。
刘先生介绍,除去所有费用,他上一个捕鱼季总共挣了大约三万元左右。“还不如雇工挣钱多。”刘先生说。
刘先生说,由于现在人工等费用越来越高,海里的海货也越来越少,收入因此下降得厉害,这也导致从事打渔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村之前有数十位从事出海捕鱼的,现在只有五六人了,“年纪大一些的干不动了,年轻人没有愿意干的。”刘先生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开海季,刘先生只希望能多捕捞些海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