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继与安德森互赠礼物。
◤24日,第22届国家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召开。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摄
本报聊城8月24日(记者 张跃峰) 24日上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启幕,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汇聚聊城,围绕“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进行学术交流。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军继,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向阳,山东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杜言敏,聊城大学副校长胡海泉以及与会各中外专家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主持。
宋军继在致辞时表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聊城召开卫星会议,是提高运河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次重要机遇,不仅为中外历史学家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聊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至今仍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学术研讨会,将结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相关议题,着重探讨中国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总结中国运河开发与城镇变迁的经验教训,多角度分析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突破的环境。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遗产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展现其中的文化魅力对城市的文化形象、促进生态文明、提高城市软实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宋军继表示,各位专家学者都是历史科学界的权威人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希望大家在聊城多走走看看,多为运河文化的保护开发、为聊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开幕式举行之前,宋军继还与来聊城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的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文化遗产专家安德森互赠了礼物。
开幕式结束后,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文化遗产专家安德森,美国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清,弗林德斯大学考古系教授史密斯等8位中外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下午根据议题不同,中外专家分为3组举行了分组会议,并围绕所在分组的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继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主会场开幕,在聊城举行的卫星会议24日开启。这个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的国际大会,共有来自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历史学专家参加,其中部分中外专家汇聚聊城纵论“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
作为此次大会一大创新,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除济南主会场外,还在聊城、青岛、淄博、泰安、济宁、章丘等6个城市举行卫星会议,并以举办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卫星会议主题。仅从这个角度来讲,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将推向了国际历史研究的视野中。
在24日举行的大会主题发言及分组会议中,众多中外历史学家频频关注到与聊城有关的特色历史元素。其中,众多中外专家纷纷提到了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及聊城有关大运河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对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成立以来,在运河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
在进行大会主题发言时,美国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历史系教授袁清还专门围绕“十八世纪运河对临清和曼彻斯特的商业发展:一个中西经验的对比”,通过对比临清与英国曼彻斯特的发展情况,从历史角度研究了大运河对沿岸城镇的影响。袁清在发言中,通过详实的史料、数据、图片等展示了临清乃至聊城的特色历史元素,让与会中外专家感受特别深刻。
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文化遗产专家安德森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高兴来到聊城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短短时间内她关注到聊城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东西,希望今后能更多地关注到聊城的发展。
本报记者 张跃峰
现场特写
国际视野里的“聊城特色历史元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