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挂牌之后如何“老有所依”
2015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静嘉

  窗户玻璃支离破碎、楼梯水泥掉得斑驳陆离、院子一角堆满垃圾……位于济南市纬二路19号的胶济铁路宿舍原本是别具特色的德式小洋房,如今看上去更像无人居住的鬼屋。由于产权分属不同主体,这里的修缮陷入尴尬境地。(详见《齐鲁晚报》26日B09版)
  纬二路19号的这处百年老建筑,晚报早在去年就多有报道。从照片上看,其破损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座老建筑挂着“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像是一张护身符,到头来为啥迟迟没有维修呢?
  小洋楼过去有20多户人家,2007年划定拆迁后,很多人选择搬离,剩下的7户居民想必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才会在危房中凑合。可见,依靠他们自身力量修缮显然不可能,相关部门有义务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应该健全督责与问责,提高惩罚成本,从而倒逼文物保护制度的执行力度。
  相较之下,德国很多地方的文物修缮有时工期很长,赶上财政不景气的年份会挪用其他财政确保修缮到位,这种较真儿与行动力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