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开“百家讲坛”,学生轮流上台
党家中学80后老师王新刚和学生一起上课
2016年0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新刚课余时间也常常和学生们一起谈心,大家也把他当成朋友。
     他在班里开设“百家讲坛”,每天一位学生作5分钟演讲;他没有课的时候,就到教室里坐班和学生一起上课;他一个学期至少要开两次家长会,还上门家访和家长谈心。学生家长对他说“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他就是济南党家中学老师王新刚,2015年获评市中区十佳班主任。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飞                 
让每个学生都过把“名家”瘾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人们都不陌生,但在济南党家中学也有个“百家讲坛”,走上讲坛的不是什么“大家”,而是普通的初中生。
  学生也上讲坛过把“名家”瘾,背后的“伯乐”是该校80后老师王新刚。王新刚目前担任初三八班班主任,同时兼任初二4个班的地理课老师。2013年他带初一,从下学期开始他就尝试着在班里开“百家讲坛”,每天一位学生作5分钟演讲,一直坚持到现在。
  王新刚两年前接班,在确立班级管理理念时,便将德育放在首位。他说,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若靠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这样做那样做,起不了多大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还会起不良反作用,降低班主任的威信。他也曾经对学生反复强调学习的意义,经常谈论人生理想,自以为论说有力,折服人心,可是后来发现,他不过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怎样心潮澎湃,热情激昂,学生却“我自岿然不动”,一如既往,集体整体面貌并未有太多改观。
  “后来想,与其自己这样被动,为何不让学生主动呢?中央电视台有《百家讲坛》,班里不也能开《百家讲坛》吗?”王新刚说,以前全班只有一个“名家”——班主任滔滔不绝,观众——学生内心却“心如平湖”,不起波澜。如果让班里每位学生都当“名家”,学生听学生讲,身份相同,地位相等,自然愿意互相倾听。
  提议一出,学生反应出奇地热烈,大大出乎王新刚的预料。“原来学生间是互相好奇的,都想表现自己,又都想看别人表现。这样,开‘百家讲坛’师生一拍即合。”至于讲什么,他想何不与德育结合,让学生讲“理想与信念”。
  怎么讲呢?经过集体讨论,最终确立名人名言+个人感悟,时间定为5分钟,方式是全班轮流,一天一位。这样,“百家讲坛”第一期“理想与信念篇”正式开讲了。后来,同学们热情高涨,班里又陆续开展了第二期“热爱学习篇”,第三期“坚持与毅力篇”,这成了德育三部曲。
  王新刚告诉记者,学生成“名家”了,自然就要有“名家”的风范,精神面貌也悄然变化,焕然一新。人人怀揣理想,人人懂得学习,学习也有了动力。

没课的时候就和学生一起上课
  王新刚上大学时,一位教授曾说过,“当好教师不易,当好班主任更不易,班主任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中的精神导师。”从那时,他便立志选择将来要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当“导师型”的班主任。
  “我要做一位能给初中生精神道德上学习上做出指导的老师,这就是‘导师’。”王新刚说,党家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班里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行为习惯、精神气质和学习习惯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礼仪不规范、气质不优雅、学习缺方法、好习惯很缺乏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他感到自己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初一带班开始,王新刚便坚持课堂坐班跟班,教室最后一排有一张属于他的课桌。自己没课的时候,他就和学生一起上课,课上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维护课堂秩序,课下沟通师生感情,课后及时总结学生该科的课堂表现,或者给予表扬鼓励,或者提出批评指正。
  除了与学生打成一片,王新刚更重视与学生家长谈心交朋友。他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素养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素养。“按照规定一个学期要开一次家长会,我至少要开两次。”不仅如此,他还会与家长电话交流,甚至上门家访。“家校良好有效的沟通,以期达到对学生的合力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的最大效果。”
  “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这是王新刚与学生家长交流时常常能听到的话,这让他很欣慰。2015年教师节前夕,他获评市中区十佳班主任。“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愿意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愿意为乡村孩子真心付出,让他们品学兼优,快乐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